(1)整体规划、适度超前
加强全区范围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顶层设计,从发展全局的角度对各类充电设施进行统筹规划,建立政府有关部门、建设企业、设备运营商各司其职、群策群力、合理共赢的发展机制。综合利用现有场站和公用设施,结合考虑道路交通、车辆流向、服务半径、地块开发强度等因素,推进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科学有序建设发展。
(2)设施布局区域差别化
参考城市停车配建区域划分标准、土地开发强度、车辆保有和交通联系紧密程度等特征,将临安区划分为两类空间范围,分别定制充电设施发展策略。
(3)自(专)用为主、公用为辅
以自用、专用充电设施为主体,加快推进驻地类充电设施建设,满足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同时在公共停车场、商业、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等位置推进全区公用充电设施布局建设,缓解电动汽车用户的临时补电要求。新建建筑应按照建筑充电设施配建标准建设各类充电设施;已建建筑、居住小区等场所宜通过技术改造措施,配置相适应的充电设施。
(4)智能引领、管建并举
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建设要与充电基础设施同步考虑,融合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交通、大数据等技术支撑,解决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和智能电网互相间的能量交换和信息互动,为用户提供包括设施位置、状态查询、费用结算在内的各项服务,切实提升充电设施体系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切实加强建设单位、运营企业和城市管理部门的合作,加强对充电设施管理使用,保障充电设施使用效率,减少和避免充电设施空置。
八、其它可再生能源规划与布局
在浅层地热能资源和地源热泵技术适宜性的调查结果基础上,重点对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学校、医院、宾馆饭店、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技术。至“十四五”期末,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采用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应用面积达10万平方米。
九、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与布局
根据《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和产业平台布局指引(2019年本)》的整体谋划,结合《浙江省块状特色经济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浙江省临安经济开发区整合优化提升工作方案》的要求,积极贯彻落实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新制造业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依靠“一核三园”产业发展主平台,以小微企业园和工业集聚点作为有效补充,形成“1+3+X"的产业空间格局。依托“两湖夹一城”和“大青山湖”理念,坚持“高端引领、新老并进、整体提升"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增总量、优存量、促增量、提质量,形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双引擎”,打造“4+3"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复合装饰材料、电线电缆以及光电产业三大特色产业,加快构建功能定位清晰、优势互补、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开发区发展新格局。
十、能源装备产业布局
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追踪当代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加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企业高度集聚、技术快速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多元化、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推动临安区新能源产业快速有序健康发展。
(一)扶持能源科技装备行业
1、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
一方面以电池及组件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一方面依托靠近杭州大都市的区位优势,向配套材料、关键装备和中下游应用产品等方向延伸,与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作为龙头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构建“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产业链。
依托光伏材料企业、光伏研究院以及外部光伏投资企业,尽快做大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规模,积极参与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合作与分工,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
技术上,光伏产业加快提升新型高效电池核心技术水平,重点发展太阳电池用大直径8英寸硅晶片、硅太阳电池及组件、新一代太阳能薄膜电池,关键制造设备、材料与器件,太阳电池用超白玻璃、背板材料,光伏发电系统与应用产品等产业。
2、新型电池产业
抓住国家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机遇,以大功率、高能量动力锂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加强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电芯等电池核心件配套生产。依托骨干企业和大项目,以大功率、高能量动力锂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为重点,加强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电芯等电池核心件配套生产,以及电池模组及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合作,不断提高动力锂电池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建立较为完整的动力锂电池产业链;积极发展阀控密封蓄电池、镍氢电池等其他新型动力电池;全面贯彻实现清洁生产,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打造国内新型环保型动力电池制造和研发中心。
紧抓国家对氢能及燃料电池的扶持鼓励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加快布局氢能前沿产业。加快推进核心产品PEMFC/SOFC电堆关键材料与器件研发,打造制氢、储氢、催化剂材料、电解质膜、金属-电池-电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3、充电桩产业
随着“新基建”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提出了相关要求,积极参与充电桩上游市场,包括充电桩的生产和建设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撑,以塑料、SMC复合材料(片状模塑料)、充电桩线缆料等耗材为主要的供应材料。另一方面,发展充电桩下游的整体解决方案商,基于点对点网络、隐私保护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构建自动驾驶场景下,安全、高效、互信的充电桩共享平台。
(二)壮大能源装备制造企业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开展选择性招商,积极吸引与临安区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的大型跨国公司、中央大企业大集团、行业龙头企业参与临安区重大成套装备的开发生产。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到省外、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合作研发、联合设计、联合制造,以及采取并购参股等方式,积极融入国际产业体系,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到国外承包工程,开拓国际装备制造市场,提升临安区重大成套装备的出口比重,加快临安区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步伐。
(三)提高能源装备创新能力
坚持“同等优先”的原则,支持相关企业参与临安区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开展技术合作和技术攻关,努力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要基础装备自主制造技术。推进国际合作、国内合作,通过自主开发、消化吸收以及联合制造、参股、并购国外先进企业等多种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相关能源装备企业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依托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解决产业发展的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积极鼓励产业集聚区的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区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十四五”期末,力争在节能电光源、太阳能利用装备、清洁燃烧装备等领域掌握一批关键应用技术,并逐步转化成产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