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扬州市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

  3. 加快传统优势装备升级。以高端化、成套化和服务化为方向,聚焦饲料油脂加工装备,推广从咨询、设计、土建、制造、物流、安装调试、售后服务及后续升级的“交钥匙”工程。聚焦水泥机械等绿色建材装备,引导企业形成自动配料喂料、窑磨自动控制、设备自动巡检、自动包装装车、能耗管理、固废协同处置等成套系统解决方案。聚焦节能环保装备,鼓励骨干企业拓展服务型业务,积极参与城市环境治理整体解决方案、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等新模式,到2025年,培育50家专业领域成套设备解决方案服务商。

  (二)瞄准关键环节,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4. 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对照国家和省产业基础再造发展方向,选择高档数控机床CAM软件、数控机床装备互联通讯及应用平台、高精度直线电机驱动技术、高性能减速器等重点领域,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基础制造工艺联合攻关,提升关键部件的创新研发和自主配套能力,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支持。全面落实江苏省铸造、锻压等基础工艺行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加大铸造、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关键工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5. 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产业有需求、扬州有基础的领域,组织实施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赶超,组建“主机厂+关键部件+基础工艺”攻关联合体,重点突破多工位压力机高精度导向技术、机器人模块化与重构技术、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技术、船舶机电控制设备自主设计建造技术、飞机及无人机系统设计与改进改型技术等一批“卡脖子”关键环节,全面提升装备自主可控水平。支持企业开展短板装备自研自用,攻关成果优先推荐申报省首台套装备认定,到2025年,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项目50个以上。

  6.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高端装备产业联盟建设,重点支持国网智慧能源双创科技园建设,建立具有国网特色的科技园服务体系,实施电力高科技产品孵化、电力产业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孵化以及创新型企业孵化。加快航空科技扬州实验室、中航机载共性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以搭建互联网云平台、建设创新中心等方式,开展航空产业知识共享、标准制定等业务,积极推动扬州航空研发由整机和机载系统向其他领域拓展。

  (三)集中要素资源,培育骨干企业梯队

  7. 壮大龙头引领型企业。聚焦规模优势明显、专业化水平较高的高端装备企业,集中要素资源“一企一策”进行扶持培育,加快形成一批具备产业链整合力、生态主导力的领航企业,重点在工业母机领域培育国内金属成形机床领军企业,在饲料装备领域培育全球规模最大的饲料机械制造和工程服务企业,在船舶制造领域培育国内领先的智能化大型造船企业,在航空领域培育长三角地区新兴无人机研发和总装制造企业。到2025年,力争高端装备产业开票销售超10亿元企业达30家。

  8. 培育专精特新型企业。围绕数控机床伺服电机、智能电网开关设备、航空电源电气和液压传动系统、船舶机电控制设备等方向,引导中小企业对标“隐形冠军”,持续专注技术和工艺优化,推动产品质量和性能迭代升级,以专业化分工、服务式外包、订单代生产等方式与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协同,提高装备自主配套能力,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合作共赢的协作关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到2025年,力争累计培育省级以上高端装备专精特新企业220家。

  (四)坚持多端发力,全面推进智能制造

  9. 加快生产智能化改造。支持骨干企业加大设备投入和软件投资,积极开展新技术应用和新场景探索,在高端装备行业打造一批示范作用强、转型成效好的典型标杆,遴选优秀企业积极争创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到2025年,培育省以上智能制造示范企业60家。面向中小企业推广低成本、模块化解决方案,鼓励企业上云用平台,实现生产成本降低和经营效率提升。到2025年,高端装备产业“上云用数”企业达到400家。

  10. 推进产品智能化升级。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云计算等技术在高端装备领域的融合应用,重点研发大型智能化偏载多工位压力机、搬运及装配自动化多轴工业机器人、室外带电作业特种机器人、超大型智能型集装箱船和散货船、信息综合采集和需求响应智能用电装备等,进一步打响扬州智能装备品牌。到2025年,在工业母机及机器人、智能电网等重点产业链率先实现关键产品智能化数控化率超80%。

  11. 培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推进亚威“智云”、扬力和丰尚“丰云”等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应用,引导上下游供应商和行业企业广泛接入,面向机械加工、农牧装备行业提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服务,争创国家级“双跨”平台。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和应用推广,鼓励企业上标识、用标识,实现企业内、产业间、生态链的多层次协同和赋能。到2025年,建成4个以上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二级节点接入企业超2400家,达成40亿标识注册数、30亿解析量。

  (五)面向产业需求,优化提升发展环境

  12. 加大先进装备推广应用。围绕伺服压力机在新能源汽车大型覆盖件冲压成形、工业机器人在激光切割及焊接自动化产线集成应用、智能配电终端在电力设备运行监测等方向,分领域培育20个以上重点应用场景,搭建产需对接服务平台,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对接,推动整机装备和零部件企业、材料企业的产业链协作。常态化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行业重点展会,帮助企业产品打响行业知名度。对企业研制首台套重大装备并获得应用推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3. 促进对外合作交流。瞄准东南亚、东欧、南美、俄罗斯、中东等新兴海外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加快布点海外研发和制造基地,构建快速响应的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和售后服务网络。加强与中航工业、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的深度合作,围绕航空装备和民机产业链,积极吸引航空产业重点布局地区的外溢产能。鼓励我市高端装备企业加强与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同步拓展国内市场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8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