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常州市“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六) 特色创新工程 220 水利局、财政局、工信局、教育局等

  20 合同节水项目 100 企业自筹为主、

  政府投资为辅

  21 水效领跑者项目 50 政府投资为主、

  企业自筹为辅

  22 节水型社会示范乡镇项目 40 政府投资为主

  23 少年创客项目 30 单位自筹为主

  合计 6160

  表5-8 分年度投资表(2021-2025)

  5.2.2 资金筹措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常州市“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资金,主要资金筹措方式如下:

  (1)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相关水利工程建设以公益性项目为主体,是社会基础设施,体现的是社会效益,政府部门是投资主体,加大政府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支持力度。

  (2)农业节水工程:由市、区政府负责并组织引导群众投劳投资,同时争取上级政府资金扶持。

  (3)工业节水工程:工业节水工程根据项目性质采取政府投入、企业投入以及政府企业合作的方式筹措。其中重点行业节水技改以企业为投入主体,工业园区集中治理等以政府为投入主体。

  (4)生活节水工程:区域供水管网建设以政府为投入主体,生活节水器具推广以各级用主体为主投入、财政提供部分补贴。

  (5)非传统水源利用工程:按照工程类别和性质解决。再生水利用工程中以政府企业合作的方式筹措资金,城市雨水利用工程,在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中统筹。

  (6)特色创新工程:主要以本级政府投资为主,争取上级政府资金补助。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为确保实现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规划和各项措施的具体实施,从政府组织、资金投入、监督考核、科技支撑、协作机制、社会参与等方面,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政府领导、水利牵头、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由政府统一领导、各相关部门按 照职责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各司其职,落实共同责任。成立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统一指挥全市节水工作。把建设节水型社会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统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健全评估考核机制。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实行“重心下移、区域负责、属地管理”,将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纳入到有关单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把各项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用水企业和单位,落实到工程和项目,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督查及跟踪评估,2023年对规划实行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实施责任主体进行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牵头单位:市水利局;主要参加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统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

  6.2 落实法规政策

  推进政策法规制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常州市节约用水工作的实际,针对计划用水管理、节约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费征收、入河排污控制、非常规水源利用、节能减排等领域的管理,加快制定和完善地方性节水法规和有关政府规章,依法对城市节水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使节水工作沿着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更加科学、健康地向前发展。(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水利局;主要参加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

  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加强依法行政,加大对供水、节水违法违章行为、用水浪费行为的监察和处罚力度,严格执法,加强执法监督,依法行政,坚决制止浪费用水,提高执法权威和 执法效率,以法律为保障,确保节水工作在全市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全面落到实处,做到依法管水、依法用水、依法节水。(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水利局;主要参加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

  6.3 强化科技支撑

  加强沟通交流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围绕灌区现代化改造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组织科技攻关,力争有所突破;吸收引进和大力推广国际国内灌区现代 化改造的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工程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的集成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升项目建设管理的技术水平。(牵头单位:市水利局、市科技局;主要参加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开展重点项目研究。开展重点节水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加强节水有关重大科学问题与宏观战略的综合研究。组织节水先进生产经验和节水科学技术的学术交流活动,学习、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提高节水管理、技术人员的科技水平,推进节水技术进步。不断依靠科技进步研制、开发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新途径,推广节水新工艺、新产品,以淘汰改造老式节水器具、降低管网漏失率、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推广中水回用等。(牵头单位:市水利局、市科技局;主要参加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加快支撑体系建设。加快节水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将重大节水科技创新项目列入市科技发展计划,重点围绕工业节水和城镇节水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组织开展共性、关键和符合本地实情的节水技术科研攻关,研发经济实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关键技术。开展建立和完善节水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提高节水技术和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市水利局、市科技局;主要参加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69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