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黑龙江)绥滨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2)教师“三名”引领工程。树“名师”、“名校”发挥“名优”示范作用。以三年为时间单位,按照不少于专任教师总数10%的比例评选出各学科县级骨干;按照不少于专任教师总数4%的比例评选出各学科县级能手,每一学科评出一名县级学科带头人;按照不少于全县教职工总数1%的比例评选出县级名师,组建名优引领队伍,加快教育前进步伐,形成教育特色发展。利用“名校”评选工作方案和《教育系统学校千分制考核细则》,保持对18所学校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党建开展、教育资助、校园安全、财务管理等工作进行分阶段考核评比工作常态化,按照比例评选出教育系统“名校”,利用名校模范作用,提高教育管理能力。

  (3)教师招聘计划工程。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完善教师队伍结构。计划通过校园招聘和特岗教师等多种招聘渠道,每年至少补充40-50名年轻专任教师,以适应教育教学对教师素质多方面的要求,解决教师队伍年龄老化的问题。

  (4)教师支教行动工程。推进县内学校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教工作,实现优质师资共享。继续实施教师岗位交流,提升学校“软实力”,缩小县域内各学校之间、城乡学校之间差距,确保教育均衡发展有成效。推行教师支教工作,预计每年选派10-15名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整体优化教育教学大环境。

  8.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按岗聘人、教师有序流动的用人机制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增强教师队伍内在活力,促进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合理流动,缩小城乡、县域、校际间师资差距,提升教育质量。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引导校长教师树立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的大局意识,增强队伍活力,提高队伍素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三统筹”的管理模式。

  (1)统筹编制管理。合理调配编制内教师资源,合理配置、适时补充、以有序流动为目标;

  (2)统筹岗位管理。促进区域内教师均衡配置。按初、中、高级岗位总量控制原则,根据每年岗位变化统筹分配初、中、高级岗位职称指标数,做到岗位相对均衡;

  (3)统筹资金管理。对县级和省、市级专项资金和教育经费进行统筹使用,合理分配,加快实现教育公平,努力实现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9.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增强综合素质。坚持全面发展、坚持面向全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1)推进素质教育。要开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方式改革。要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重视学生、家长和社会评价,使评价多元化,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2)优化教学方式。要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要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3)加强教学管理。要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环节。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注重做好幼小衔接。

  (4)落实督导工作。对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履行教育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按照有关规定对教育工作进行评估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对各中小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对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情况,提出建议,要做好“双减”、五项管理、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幼儿园督导评估等工作的督导。

  (5)促进信息应用。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校校通方面带宽全部达到200M以上,加大无线AP建设力度,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力争全县各校建全必备功能教室,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10.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1)明确德育教育方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学之中,加强网络教育,自觉抵制和远离有害出版物和信息,努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以国家富强、文明和谐、人民幸福为己任,树立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宏伟志向。

  (2)建立德育教育体系。统筹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德育工作任务,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自教育功能定位,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使其依次递进、有序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学生培养规律。

  (3)整合德育教育资源。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加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团组织活动的密切联系,促进家校合作,广泛利用社会资源,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6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