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丹东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3.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充分应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依托各类科技创新载体,构建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推动技术集成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强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着力建设开放大型科学仪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科技培训等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提高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专栏9推进成果转移转化

  1.科技创新交易中心。依托育成中心建立科技创新交易中心,汇集技术、成果、资金等科技资源供需信息,推动企业同高校院所对接合作,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引入优质项目和投资,实现创新与产业紧密对接、深度融合。

  2.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揭榜挂帅”制度,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3.开展精准撮合活动。每年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专题活动5次,转化落地科技成果100项。

  (六)深入开展科技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科技交流与合作,探索引进创新资源、促进产业合作新模式,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拓展创新发展空间。

  1.深化省内合作。立足丹东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积极融入以沈阳、大连“双核”为牵引的全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合作、投融资服务等合作平台,促进协调发展。深化沿海经济带六市合作,营造协同推进创新工作氛围,深化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推动产业联动发展,发挥丹东在沿海经济带“黄海翼”主体作用,对接大连科技创新资源,推进东港、庄河产业融合互嵌发展,促进形成“黄海翼”“渤海翼”并进发展新局面。

  2.深化区域合作。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交流协作,对接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要素集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创新资源,促进拓宽合作领域,主动承接三大区域的产业转移,完善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助推产业提档升级。强化与扬州对口交流,加强产业合作,深化科技交流,不断拓展合作新领域;深化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城市交流合作,促进科技、产业协同发展。

  3.深化国际合作。抢抓“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机遇、RCEP区域性战略、“中东欧17+1”合作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引导企业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支持企业对接国外创新资源,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深化与日、韩、俄、蒙等周边国家科技合作,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进科技信息、创新人才交流。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深化对朝合作,致力打造对朝经贸合作、科技合作桥头堡。

  (七)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农业和民生科技创新。

  1.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资源环境生态突出问题,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保护、资源绿色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力度,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幸福宜居城市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专栏10 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技术

  1.发展洁净能源技术。开展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与耦合替代、清洁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等洁净能源优势,构建氢能、储能新兴产业。

  2.提升矿业高效开采。打造首钢硼铁智慧矿山示范工程并推广普及,提升矿业开采效能。开展大型贫杂难选矿产高效选矿、低品位矿浮选提纯、低品位粉矿与尾矿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与绿色选冶设备研制。

  3.发展生态碳汇技术。研究海洋、森林、湿地、农业、渔业等生态碳汇的关键影响因素和演化规律,重点开展海洋蓝碳、森林绿碳、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稳碳增汇技术攻关。

  4.新型城镇化。加强建筑节能、室内外环境质量改善、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等的规划设计、建造、运维一体化技术和标准体系研究。

  5.环境保护。按照上级环境监测工作相关部署,严格落实国家及地方环境监测技术规划,在日常工作开展应用现行的最新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

  2.支持乡村振兴。以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丹东市种业振兴行动,围绕农业新品种培育推广、健康高效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农艺融合等关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对区域特色农产品科技创新的支持,发展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技术,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专栏11支持乡村振兴

  1.种植业。利用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针对水稻、玉米、大豆等重要农作物,草莓、蓝莓、奇异莓等特色水果资源,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培育、推广自主产权农业新品种;围绕丹东道地中药材开发和利用,开展野生资源保护、优质资源选育、规范化栽培和绿色防控技术等研究与示范。

  2.养殖业。以猪、牛、羊、家禽和特色水产等为重点,开展畜禽品种特别是地方优良品种的深度选育;围绕海、淡水地方特色水产品种,进行亲本资源收集、评价、创新和利用,建立优质苗种扩繁体系和健康养殖模式。

  3.农业资源与环境。开展农业污染防治技术攻关,重点攻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关键技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53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