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1.东北部风景林、生态旅游区

  该区域地处辽河沉陷带边缘,是因构造运动和剥蚀作用而形成的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属长白山脉哈达岭余脉,辽东低山丘陵的延伸地段,海拔高度100—441.3米之间,地形坡度10—30°不等。区内有著名的棋盘山水库,主要流有蒲河、满堂河等河流,土壤以棕壤为主,植被类型丰富,主要以油松、落叶松、柞树和刺槐为主要优势树种的风景林,集中分布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场所。

  发展方向:由于该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植被,加之近年来沈阳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该区域在沈城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已然成为了沈阳的后花园。区域林地利用方向以保护现森林资源为主,充分发挥风景林的生态景观效应,同时,加大疏林地、宜林地等具有开发潜力的林地利用,积极培育,增加森林面积,不断提高环境承载能力,避免风景资源遭到破坏,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加快该区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依托沈阳森林城市建设机遇,依托现有自然景观,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水平,提升区域城市生态品位。

  2.东南部水源涵养林、用材林、生态旅游区

  本区地处长白山余脉延伸地带,平均海拔100-300米之间,平均坡度15-25°,森林资源丰富,以油松、刺槐人工林为主,寒富苹果发展迅猛,且有陨石山森林公园、中华寺风景区、朝阳寺等森林生态景观、历史文化古迹点缀其间,本区森林植被资源丰富、森林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景观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发展方向:林地利用方向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大力建设水源涵养林,保持水土;调整林地、林种结构,加快绿化步伐,搞好东南部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建设,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沟、渠、路,营造防护林,重点加强对河道、低山丘陵及周边地区保护及生态修复以及陨石山森林公园、中华寺风景区的管理,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3.中西部生态城市、护路、护岸防护林区

  本区为浑河流域冲积平原,海拔35-70米,区域地势较平坦,立地条件较好,土层比较深厚,肥力比较高。以路、河、沟、村庄构成带、点、片、护路、护岸防护体系,发展庭院经济林,村屯绿化实现“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发展方向:按照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的定位,无论是从其绿化、水系、景观建设还是发展内涵来看,“生态发展”、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理念始终贯穿其中。本区林地利用方向的切入点是加强林地资源保护,着力建设新城镇、工业区周边及道路沿线的景观林业。以周边悠久的人文文化为内涵,以景观林业建设为重点,以城镇周边森林旅游开发为特色,按照将城镇引入森林,将森林引入城镇,将人文与森林景观相结合的手法,处理好林与城、林与河、林与路、林与园的相互关系。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积极稳妥地开展森林休闲度假旅游。

  (二)总体布局

  规划全区形成“重点布局、多园提升”的区域总体布局(见附图)。其中:

  “重点布局”为东北部、东南部森林生态发展为重点,加强两河沿岸一公里“补绿”;

  “多园提升”为全区范围内包括辉山风景名胜区、陨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生态节点整合优化、提升,做好重点保护地的生态修复。

  五、建设任务

  (一)健全森林生态网络

  十三五以来,浑南区围绕“生态立区”发展战略,坚持把生态修复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地打生态品牌、做绿色文章,持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建设,并根据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林长制改革,全区森林面积持续稳步增长,森林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绿化整治显著提升,全区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十四五期间,全区将紧扣全市推行林长制的各项制度建设,开展“面上提质增绿、线上查漏补缺,点上创建示范”,全面提升和健全森林健康网络体系。

  1.造林绿化

  (1)人工造林

  统筹多途径、多方式造林,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同时加强宣传,积极探索碳汇林业建设,开展林业碳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碳汇林业、碳补偿的了解,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造林固碳意识;鼓励企业、个人积极参与以积累碳汇为目的的植树造林活动。重点开展乡村房前屋后绿化提升,结合宜居村庄绿化美化需求,栽植经济类果树;荒山荒地查漏补缺,提升森林景观。

  (2)封山育林

  持续实施封山育林工程,提高森林质量,进一步提升森林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十四五期间,实施封山育林围栏封育350公里。

  2.乡村绿化提升

  按照生态宜居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绿化整治为目标,全面保护乡村绿化成果,持续增加乡村绿化总量,着力提升乡村绿化美化质量,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基本实现“山地森林化、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乡村绿化格局。

  (二)提升森林生态健康

  1.公益林和天然林管护

  (1)落实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制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45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