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砥砺前行,奋力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政府曲靖现场会、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推进科技赋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推动先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曲靖篇章。
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四个方面的要求,奋力开创新局面、推动新发展。
——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云南的历史使命。省委、省政府赋予曲靖的“四个定位”,是曲靖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路径。新的一年,我们将站位全局、胸怀大局,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自然资源等优势,加快塑造以“3+6+2”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点的发展新优势,推动曲靖从区域小循环节点向“大循环、双循环”枢纽转变,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展现更大担当、贡献更多力量。
——在全国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中走在前列。曲靖作为全省第二大城市,国家和省支持曲靖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新的一年,我们将对标先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加快推进云南先进制造业中心、网络型基础设施样板、高品质宜居宜业城市、高质量区域功能中心建设,不断提升曲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推动曲靖在全国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中争先进位,努力把云南副中心城市的定位真正变成地位。
——在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当好标杆。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的一年,我们将把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与曲靖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全面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围绕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的总体思路,以“三大经济”为重要路径,以“六个大抓”为具体抓手,以“两场革命”为作风保证,深入实施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和“310”工程,在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表率、当示范。
——在完成全省目标任务中勇挑大梁。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全省经济保持稳中向好,曲靖作为全省第二大经济体,发展的位次、贡献、质量进步明显,成为全省对外展示发展成效和工作经验的重要窗口。新的一年,我们将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使命担当,迎难而上、迎考而进、迎战而胜,以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努力到没有遗憾、拼搏到毫无保留,进一步厚植引领未来发展的优势,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个高于、两个提升、走在前列”的目标,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曲靖贡献。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2024年的重点任务是:全面落实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部署,坚持以“310”工程为抓手,持续办好10件民生实事、开展10个专项行动、推进1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以30项重点工作带动全市各项工作整体提升。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稳定经济增长,让曲靖的发展步伐更加坚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巩固和增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
强化政策保障。用好用活国家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积极争取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持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健全经济运行分析研判机制,研究制定有效措施,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项目落地为王”,抢抓国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等机遇,在投资挖潜、扩域、提效上下功夫,推动项目数量、建设质量、投资总量“三量齐升”。强化项目谋划,围绕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领域和投资导向,精准谋划储备项目,确保动态储备项目总投资6000亿元以上。抓实项目前期,加快立项、用地、环评、能评、规划许可等前期工作,确保新开工项目总投资2500亿元以上。加快项目建设,坚持现场观摩、现场办公,强化清单管理、专班推进,推动项目早竣工、早见效。优化投资结构,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加大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设力度,确保产业投资增长12%以上、民间投资占比稳步提高。
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和特色农产品进城,促进消费升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做好保供稳价工作,营造放心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