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重庆市)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0日)

  发挥消费牵引带动作用。积极融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力争纳入全市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试点。办好西部动漫节、惠民消费季等活动,培育壮大夜间经济、后备箱经济、假日经济等新业态,提升城市烟火气。积极推动餐饮、住宿、旅游等消费恢复回暖,提振住房、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消费,促进消费市场下沉,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加强生活性服务业优质供给,推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御湖新世界温泉度假酒店、东南亚风情小镇、水乐园投入运营。顺应“互联网+”消费发展新趋势,培育拓展消费新场景。开展城市商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四首经济”,打造一批智慧商圈和特色街区。

  强化资源要素支撑保障。推动“八大资金池”扩面提效,纾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合理布局新型产业用地,争取用地指标3000亩,实施征地拆迁4000亩。强化企业人力资源保障,持续发布“招工令”“聚贤令”,帮助企业招引产业工人1.5万名以上。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力争取“川电入渝”“疆电入渝”政策倾斜,提前布局光伏、储能等新型分布式能源设施。开工建设正兴35千伏输变电和110千伏凰璧线项目,启动城市新区水厂三期和璧北水厂建设,加快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璧山段建设,建成投用千秋堰水库,新安装供水管网40公里,新铺设天然气管道20公里。

  (四)发展数字经济,在催生新兴业态、释放经济活力方面展现新作为。推动生产生活方式数字化变革,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35%以上,更好地让数字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

  提速数字新基建建设。积极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布局,围绕“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工程,加快共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成投用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加速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示范,发挥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作用,探索开展对东盟国家服务外包实现应用推广。持续加大千兆光纤网络建设力度,做好IPv6规模部署和推广应用,建成5G基站150个。积极参与全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建设,丰富零售商超、交通出行、民生服务等领域应用场景。

  推动数字产业化升级。围绕“两核引领、多点融合”数字经济总体功能布局,促进“芯屏端核网”全产业链更加完善,“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更加齐备。加快玉泉湖“进化光环”、曙光湖“智慧之眼”建设,大力发展网络安全、量子通信、大数据、元宇宙、数字创意等数字产业,引进优质项目20个以上。充实“梦界空间”项目内涵,建设阿里元境产业生态示范基地,塑造“活力璧山”新品牌。

  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5G+工业互联网”示范场景,支持青山工业开展“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鼓励物流、旅游、商贸、康养等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易平方总部、翔游网约车平台等项目建设。优化完善“三农”大数据平台,推动农业大数据集成和创新应用。依托“村村旺”“巴味渝珍”“田园乡居”等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与西部网科等电商企业合作,开展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推广“互联网+订单农业”模式,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3.8亿元。

  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加快打造“数字政府”,西算大数据公司牵头推动全区信息项目集约化建设,统筹数据“聚通用”。构建“城市大脑”,以搭建“一中心两平台”为基础,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投入运行“必安网”平台,建好新型电气火灾智能预警系统,提升应急救援、物资保障、社会动员数智化水平。坚持数字惠民,拓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出行、智慧就业等智能化运用,丰富全民数字生活。

  (五)着力深化改革,在支持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展现新作为。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重要抓手,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定专业化、市场化方向不动摇,推动区属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发展。完善“管委会+公司”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国企在开发建设、招商引资、投融资等方面的灵活优势和支撑作用,激发国企内生动力。探索产业园区开发新模式,租售并举供应“标准地”“标准厂房”,提高要素聚集度和“亩产楼产”效益。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严厉打击围标、串标和恶意低价中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企业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推广运用“渝快办”“渝快政”,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率提高到90%以上。拓展“一网通办”“全区通办”“一窗综办”“上门办”等服务事项,最大限度实现“一次都不跑”。完善企业和自然人政务服务链,全力推进企业准营、水电气过户、公民婚育、灵活就业等高频事项“一件事”联办。扎实开展“千人助万企”活动,做实“智创·同心”赋能品牌,用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互动机制,当好服务企业“贴心人”。充分发挥“企业之家”服务民营经济平台作用,推行企业满意度测评,以考评“指挥棒”引领政务服务“风向标”。

  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积极参与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实施“减证便民”行动,扩面“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法依规实行轻微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包容审慎监管,给予市场主体成长“容错试错”空间。加强政银企交流合作,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加大质量品牌培育力度,开展区长质量管理奖评选。新设立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总量力争突破8万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3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