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重庆市)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0日)

  (六)推动乡村振兴,在书写三农新篇、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展现新作为。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有效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实现“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发展高质高效农业。坚守粮食安全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继续实施垦造水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1.7万亩。选育推广新品种,扩大智慧农机补贴比例和范围,推动山地丘陵特色智慧农机试验示范。提升葡萄、樱桃、茶叶、金丝皇菊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积极发展璧山兔、清水鱼、褐菇等高附加值农业产业,新认证绿色食品15个、重庆名牌农产品5个。采取“一园多点”模式拓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范围,实施一批具有较强牵引带动效应的示范项目。启动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加工企业5家,力争纳入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辐射区。

  建设宜居宜业乡村。打造“农文旅体康、吃住行购娱”全链条业态,加快推进“云雾花涧”“茅莱仙境”“研学小镇”“乡愁二郎岗”“石伞云遮”等项目,建成万亩梯田核心区及七塘江家坪、花仙子万花园等一批艺术院落、亲子乐园。新建一批“四好农村路”、生产便道、入户道路,完善乡村振兴驿站功能。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管护”长效机制,开展“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推进美丽宜居示范镇、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建成市级绿化示范村2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0个。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激发群众自治活力,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财政衔接资金项目资产管理。推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引导工业企业将部分生产环节向农村延伸,鼓励打造“振兴车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7万元以上。扩面推进“三变”改革,促进“三社”融合,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完善农村利益联结机制,试点开展宅基地盘活利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运营,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超过80%。

  (七)深化对外开放,在畅通内外循环、构建开放格局方面展现新作为。进一步优化开放布局、畅通开放通道、做强开放平台、营造开放环境,形成良好的开放态势,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优化拓展开放通道。推动重庆新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早日开工,前瞻谋划布局璧山空港新城,加快西部(重庆)科学城专业市场集群建设。配合做好兰渝高铁、铁路枢纽西环线、渝自城际、渝毕城际、城轨快线永川线、成渝高速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持续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渝昆高铁、轨道27号线、璧铜线、渝遂高速复线、永璧高速建设,合璧津高速实现全线贯通,金凤隧道具备通车条件,启动虎溪隧道建设,适时开工黛山大道北延线、茅莱大道西延线。

  做强对外交流平台。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办好第四届成渝轴线联盟峰会,扩大璧山“朋友圈”。深化“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推动与梁平合作事项落地落实。高水平建设中新(重庆)科技城,投用中医智谷展示中心及创业孵化中心。充分发挥重庆东盟合作中心、缅甸推广中心作用,持续深化与新加坡、缅甸等东盟国家交流合作,举办东盟中缅论坛,筹办中新(重庆)文化和旅游产业联盟会议,引进科技、教育、医疗等合作项目20个。用好三大园区开放平台优势,争创自贸区联动创新区。

  提升外向经济水平。用好“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RCEP等开放合作机制,建好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发展跨境电商总部结算业务。深化与重庆海关合作,用好保税仓,建好无水港,支持企业“组团出海”抢订单、拓市场,助力“璧山造”优质产品“走出国门”。引进外资项目5个,实际使用外资4000万美元以上。新增进出口企业5家,进出口总额超56亿元。

  (八)立足生态宜居,在推动绿色低碳、提升城市品质方面展现新作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基础,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科学前瞻规划布局。加强城市空间、风貌、文脉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注重城市形态、风格、气质相协调。有序拓展产业空间,完成高新区南部片区、曙光湖片区、来凤片区和西部(国际)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区、产教融合示范区二期控规修编。做好片区开发项目要素保障,供应土地5800亩以上。强化村镇规划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成10个实用性村规划编制。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实施大成广场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启动花市街片区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非经营性自建房排查整治。新建曙光湖公园、玉泉湖公园、御湖公园,园林绿化补缺提质3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面积40万平方米。有序推进云巴2号线建设,建成枫香湖儿童公园人行天桥,启动新建凝山路大桥和红宇大桥拓宽工程。推进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持续开展市容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接续实施“坡坎崖”治理,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实施林长制,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扎实做好缙云山生态修复,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8.1%。严格落实河长制,推进智慧排水系统建设,完成城区一级截污干管改造和排水管网整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三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稳定达标。深化大气污染精准防控措施,综合治理臭氧、PM2.5等污染。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危险废物监管。

  塑造良好城市形象。深入挖掘“千年璧山”文化内涵,切实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城市竞争力。启动区档案馆、“一馆四中心”建设,提质升级一批红色文化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市民广场,守护传承文化根脉。弘扬微雕、正则绣、璧山鼓韵等传统民间艺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乡村村晚”等文化活动,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涵养“来了就是璧山人”的城市包容性格,不断提高市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3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