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安排
回顾过去,我们披荆斩棘、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步伐坚定。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坚强领导、各级的指示关怀,我们拥有勇往直前的豪迈志气;众志成城、一往无前防疫情、斗汛情、抗震情,我们拥有百战不怠的坚韧骨气;独有的综合优势、独特的比较优势,我们拥有勇争一流的厚实底气。新的征程上,任何风险考验都不能阻碍红原发展的步伐,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止红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前,宏观经济“稳”、政策导向“明”、发力方向“准”、支撑基础“实”、干群干劲“大”等优势长期存在、作用明显。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唯有把准发展大势、认清发展形势、改变思维定势,乘势而上、排难而进,才能在增信心、扬优势、补短板、防风险、惠民生、推改革、促发展上再造新辉煌,才能在全州创造红原不容易、不简单、不平凡的发展新面貌,才能在应对变化变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走好新时代红原的现代化之路。
各位代表: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坚持“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和“四化同步【12】、城乡融合、五区共兴【13】”总抓手,紧紧围绕州委“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新目标,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机遇和政策红利,扎实推进紧扣“五个关键”、实施“五个工程”,争创“五个示范”、建成“五个家园”各项重点工作,在严峻形势中攻坚破难、在风险挑战中砥砺奋进、在真抓实干中开拓新局,全力走出一条创新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红原的新篇章。
对标中央、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州“两会”制定的预期增长目标,经深入研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举措、重大项目、影响因素,并综合考虑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初心使命催人奋进。我们将言出必行,行之必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学笃行新思想、新举措,持续开创生动实践
把握“悟”的精髓,提高“学”的质量,浓厚“讲”的氛围,加大“用”的问效,推动二十大精神在红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深学细悟筑牢政治忠诚。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准确把握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保持政治定力、坚定政治立场、鲜明政治方向、牢固政治信念,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思想上坚定追随、政治上绝对忠诚、情感上真挚热爱、行动上紧紧跟上。
凝心铸魂强化理论武装。持续夯实“思想铸魂”和“理论奠基”基础工程,开展二十大专题学习教育活动,用心感悟思想伟力,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进一步激发领导干部想干事的热情、要干事的激情、能干事的豪情,更好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学用贯通扛牢时代使命。紧扣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新要求,加大县情再认识、工作再研究、思想再深化,发扬红原精神,锤炼红原作风,进一步引领、指导、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心决心、“功成时不待我”的实干担当,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广空间塑造特色亮点、打造示范标杆。
二、再接再厉重保护、强治理,持续优化生态环境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保护、高效能治理,加快建设“生态家园、大美红原”。
重点发力抓保护。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聚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深入实施“七大保护”行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草(林)长制和田长制,加速构建具有高原牧区特色、集保护修复为一体的制度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同频共振。扎实推进全流域生态保护和全系统生态治理,全面提升水源涵养能力,计划投资9.37亿元,实施月亮湾综合治理、历史废弃工矿取料点生态修复、生态防护带建设等37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项目,力争年内全部完工,打造生态治理、生态建设、低碳发展新典范。计划投资2.79亿元,实施白河纳布则曲水生态综合治理、水源涵养补给区生态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8个保护修复项目,推动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工程,完成草原改良、人工种草、“两化三害”等治理82.3万亩。
多向发力强整治。严把环评审批、排污许可关,严厉打击生态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14】,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七大治理”工程,建设生态防护带66公里3891亩、堤防护岸76.44公里、治理河道42.88公里。落实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和“十年禁渔”要求,牲畜超载率持续控制在4.99%以内。持续推进环保问题整改,巩固整改成效,整改完成率达到95%以上。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计划投资6750万元,实施城区污水管网提升改造、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生活垃圾无害化技术处理等项目,完善城乡垃圾污水收集、转运、处理体系,有效提升环境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