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科学编制片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构建“中心镇+中心村”极核引领、梯次带动的镇村发展体系,支持隆盛镇、卓筒井镇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编制实施“成渝之星·和美乡村”精品村建设规划,构建“一镇一村一韵一景” 美丽乡村新格局,确保“乐享土门”4月28日精彩呈现,丰富“宋井桃源”内涵业态,加快“阆仙诗苑”建设。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加快“3+2”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新改建美丽乡村共富路187公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9200户。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村延伸,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创建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全省休闲农业示范县、全省乡村水务示范县。
做足强村富民文章。保持衔接资金投入稳中有增,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实现脱贫群众增收“两个高于”目标。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健全土地流转、产业托管、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各级示范农场30户以上,创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新乡村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建好用活乡村振兴“大师工作室”,培育乡村工匠、乡土人才500人以上。
四、聚力扩大需求,抓好投资消费攻坚
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抓项目促投资,抓消费强拉动,稳增长、稳市场、稳预期。
强化项目谋划争取。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做到天天想项目、时时谋项目、处处有项目、人人抓项目,围绕国省重大战略和政策投向,动态保持近期、中期、远期项目储备库总投资分别在500亿元、1000亿元、5000亿元以上。开展跑项目争资金“大会战”,以“竞争性项目挤盘子、导向性项目入规划、普惠性项目争份额”为目标,争取上级各类资金45亿元以上。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项目拉练”“项目巡礼”和集中开竣工活动,全力推进100个县级重点项目、20个重点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一季度开工40%、半年度开工70%、三季度开工 100%”,完成年度投资200亿元以上,产业投资占比60%以上。强化项目保障,实施“项目管家”制度,对项目实行全周期监管,全力破解用地、融资、审批、能耗等难题,全面压减项目准入落地投产时间。
持续挖掘消费潜力。实施商业建设行动,完善县镇村三级商业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改造提升城乡农贸市场9个。实施重点商圈品质提升行动,推动特色美食街、永逸商业综合体、东方生态园等商圈提档升级,积极引进首店、品牌店、旗舰店,培育“购物+美食+旅游+休闲”一体化复合型消费链条,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加快促进住房消费、新能源汽车消费、绿色消费、节庆消费,鼓励企业开展市场拓展、让利促销活动。支持重点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实现进出口总额2.1亿元以上。
五、聚力蓄势赋能,抓好改革创新攻坚
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添活力、以创新强能力,高水平融入新发展格局。
释放改革动能。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重点领域财源建设攻坚,深入实施财政支出管理方式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土地依法有序流转。优化国有资本投资布局,强化资产管理和结构调整,严控债务风险。统筹推进乡镇综合执法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等各项改革。
提升创新能力。搭建创新平台,挖掘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支持县双创智造产业孵化中心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捷贝通、佳世特橡胶等企业争创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入库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以上。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三年行动,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健全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推进“卓筒井之星计划”,完善人才流动、评价、激励机制。
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一门全办、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川渝通办”提质增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做大做强,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和涉企收费整治专项行动,以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更好服务企业发展。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信用修复、信息主体异议申诉等机制。
深化经济合作。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建设成遂合作(大英)产业园、遂铜环氧乙烷产业合作园。畅通外联大通道,协同做好三(台)大(英)乐(至)、大(英)安(居)潼(南)高速前期工作,推进成南高速扩容工程建设,升级改造G350、S209、S401等国省干线,加快大英火车东站升级改造。聚焦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延链招商,引进超亿元项目18个以上,到位市外资金90亿元以上。
六、聚力宜居宜业,抓好城市建设攻坚
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生活更美好。
加快城市开发建设。坚持“多规合一”“多规融合”,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进城市防洪排水、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编修,落实城市设计品质管控导则,提升城市集聚力、承载力。推进城市街区一体化,系统打造城市立面、重要节点等空间,推进水井街、郪江北岸等片区“组团式”开发,加快政府街、天平街、金元街等街区“第五立面”改造,营造富有人情味和吸引力的多元空间场景。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一体化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开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