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对经济恢复特别是对市场信心、消费信心带来一定影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二是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支撑不强、发展质效不高的问题客观存在;三是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服务任务比较繁重,城市功能配套不够、环境品质不优、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的短板还需加快补齐,社会治理、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等方面还面临较大压力;四是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的眼界格局、专业能力、作风状态还需进一步提升。同时,受宏观经济形势和多重不利因素影响,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未达到预定目标。对于这些困难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成华区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按照区委总体部署,明年的政府工作,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扩大内需,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和消费活力,锚定“1556”总体发展思路,鲜明“三先三升”工作取向,扎实推进“631”重点项目建设,聚焦经济发展“十大重点领域工作”精准发力,深入实施“中环牵引、纵横联动、组团优强”发展策略,全力打好“实体经济提能、城市功能提档、民生事业提质、市场预期提振、安全韧性提升”五大攻坚战,积极争当公园城市示范区排头兵,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成华,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先行区。
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长同步,节能减排完成市下目标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打好实体经济提能攻坚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突破。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产业建圈强链,不断提升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加快形成制造强区和服务兴区“双擎驱动”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大力推进制造业强区。坚持把先进制造业发展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高点,做优“1+N”都市工业空间布局,壮大“3+3”都市工业产业体系,力促全年都市工业营业收入突破13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累计产值突破1000亿元。坚持以先进制造业引领产业链现代化,大力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鼓励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支持千里倍益康等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力促发那科创新中心、华航唯实西南研发中心等项目落地,推动埃斯顿、康拓兴业等项目开工,争创全省制造业(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力争新落户国际国内机器人龙头企业3家以上、新增上云企业2家。坚持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着力重点,充分发挥西南油气田、川庆钻探等总部企业的龙头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以清洁能源开发为主的区域总部、管理总部,支持斯艾普等企业实施“工业上楼”,全力抓好82座都市工业楼宇载体提升打造,加快推进金地威新等标准厂房建设,力促联东U谷等工业载体年内建成投用,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
大力推进服务业兴区。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优化“三轴八圈”现代商贸空间格局,做强“3+3”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统筹实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34”计划[28]和服务业品牌打造“135”计划[29],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55亿元。加快推动“三大支柱型”服务业高端发展,打造成华商贸信息化平台,力促京东超级体验店、上海三联书屋西南总部、VSPN西南总部等项目落地,加快实施成都熊猫海洋世界等文旅产业项目,推动量子界数字文化双创产业园等项目竣工、西部创意设计产业园等项目投运,确保引进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5个以上,完成旅游收入342亿元、文创产业增加值141亿元。加快推动“三大成长型”服务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枢纽+城际商旅、健康服务”等特色产业,力促新华健康西南区域总部等项目落地,加快引进树兰医疗等一批国内领先特色医疗机构;持续推进新兴金融特色发展,突出财富管理、数字金融、并购产业三个重点领域,抓好亚太并购大厦、享宇科技等龙头项目,新增设20亿元成华区产业投资基金,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做优政府搭台、创新引领、人才主角、产业发展“四维”创新生态环境,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四链”深度融合,力争全年引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新增科技领军人才10名以上、“高精尖缺”人才100名以上、“蓉漂”专业人才6000名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主营收入达到780亿元。着力完善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机制,推动重庆大学城“成渝高校协同创新基地”、西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双城协同创新中心”落户,抓好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力争创建各级各类创新平台5个,实现重大专利成果落地转化10项以上,全区“四上”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着力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深入实施“东骄英才”“东骄俊杰”“产业教授”三大计划,建立健全重大产业项目与顶尖人才(团队)双招双引机制,加快建设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提升打造“两站一基地”等高能级人才平台,持续办好“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赛事,广泛集聚各层级各领域英才,奋力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特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