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赋能。狠抓经济领域重点改革,深化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试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力促区属国企资产规模达到1750亿元、自持物业350万平方米;深化投融资改革,充分发挥“蓉易贷”服务中心、“服贷投”投融资服务中心资源整合作用,力争帮助企业融资30亿元,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探索数字化改革,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扩大全方位各领域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等区域合作,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品质川货”“电子商务年会”“组团出海”等国内国际商贸交流活动,申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力争全年实际到位外资3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33亿元。
(二)打好城市功能提档攻坚战,夯实公园城区宜居宜业新支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争当公园城市示范区排头兵为统揽,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方向,以做优做强中心城区核心功能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和宜居宜业需要,着力打造实践“两山”理念的先锋城区。
加快做优公园城区核心功能支撑。深入实施“中环牵引、纵横联动、组团优强”发展策略,大力实施778亩低效工业用地腾退转型,全力抓好北湖未来公园社区、熊猫地球村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金色中环”策规一体化方案,大力推动“金色中环”建设率先突破,加快打造以“金色中环”为牵引的老工业区转型发展标杆。梯次实施“6-15-30”片区有机更新[30],加快推进迎晖路片区等20个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实施八里小区北片区等6个城市更新项目,全年完成112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高质量推进八里庄工业遗址片区、下涧槽片区城市更新国家级试点项目建设。全力做好“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示范建设,抓紧实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金色中环”、蓉北枢纽商圈10个项目集群、43个引领性支撑性项目建设,高标准做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产业规划设计,启动蓉北商圈成华区成都站站城一体综合开发(客运+双塔)项目,奋力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中的“示范区”。
加快提升公园城区宜居宜业品质。狠抓高品质公服设施建设提升行动,全年开工建设公服配套项目20个,建成投用5G基站500个。深化交通畅行工程,全力做好成自铁路、成渝中线高铁以及地铁8号线、17号线、27号线项目保障,支持保障成南复线、成绵复线高速及成金简快速路建设,启动成都东站等TOD项目建设,优化调整新建小区、商业体、大中型楼盘公交站点,实施道路建设50条、竣工24条,打通断头路6条,建成区路网密度提升至8.4公里/平方公里。狠抓特色风貌塑造行动,统筹实施60个“两拆一增”点位、20处“金角银边”、3个网红打卡点打造,做美做靓干道立面、街道店招、光彩照明等城市部位,打造市级“美丽街区”2个,塑造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城市风貌。
加快推动公园城区绿色转型发展。统筹实施五级生态网络和“两轴两带四河四道”绿道体系[31]建设,推进9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建设,新建4个市政公园,新增30公里绿道、7个小游园微绿地、1.4万平方米立体绿化,打造成华片区高标准农田示范点,筑牢蓝绿交织、景城相融的生态本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巩固提升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问题整改成效,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不低于78%、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重点小流域治理成果持续巩固,省市考核断面水质达Ⅲ类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高于90%。深入落实“四大结构”优化调整行动方案及配套措施,培育绿色循环经济体系,系统构建低碳行为场景,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途径,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化街道国家试点建设,新建1000个充电桩,确保完成市下能耗双控指标,争创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加快打造全域“无废城区”。
(三)打好民生事业提质攻坚战,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坚持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聚焦民生关切、顺应民生需求、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群众。
扎实抓好稳就业促增收工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全年推动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确保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坚持以稳市场主体促进稳就业,建立健全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全面落实降费减负、困难行业稳岗返还、就业创业补助等政策,切实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稳定就业岗位。优化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成市公共实训基地、市就业创业训练院等载体,积极开展重点企业职工项目制培训、成华区青年创业大赛等活动,精准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托底安置等服务。着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充分运用税收、社会保障、公益慈善等分配调节机制,持续推进共同富裕。
扎实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大力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社会福利、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制度,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4%、98%以上。坚持“房住不炒”,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00套、建成安置房项目10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实施援建项目18个,力争实现四川省对口帮扶先进集体“五连冠”。
扎实推动重点公共服务扩面提质。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大行动”[32],年内建成中小学(幼儿园)6所、新增优质学位9250个,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88%,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聚焦做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快推进3家区属公立医院升级改造、省第一中医医院建设,建成投用2个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点位,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持续深化“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华西妇儿专科联盟”建设,力争高质量通过国家级慢病示范区复审。聚焦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全力争取首届中国群众文化品牌发展大会等重大节会和中甲联赛等知名体育赛事落地成华,高标准筹办2023年成都大运会成华赛区工作、全国乒乓球业余锦标赛暨“业余球王”总决赛,高质量办好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等国际文化交往活动,全年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3500场以上,争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