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动农业产业再提升。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力争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74.37亿元以上。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扩大撂荒地整治成果,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1.84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14.02万吨以上。协调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突出“一主两辅”定位,围绕生态茶、生态果蔬、生态畜牧渔业、生态特色林业等4大主导产业,做好“农业+”文章,全县茶园总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生猪存栏30.15万头、肉牛存栏15.23万头、山羊存栏23.71万头,种植蔬菜29.5万亩,稳定食用菌8000亩以上、中药材6.3万亩以上,加快构建起主导突出、规模扩大、链条健全、竞争力强的山地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农业市场主体,把庭院经济、家庭农场培育作为重要方向,充分发挥财政衔接资金、惠企纾困等政策撬动作用,积极培育扶持农业市场主体,农业龙头企业总量增至8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200家以上、家庭农场480家以上;深化集体经济改革,创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式,多途径增加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
奋力推动旅游产业再提质。集中力量促进旅游市场加快复苏,持续扩大旅游消费的综合效应。实施主体培育行动,坚持“抓龙头”,深化县属国有涉旅企业改革,逐步培育成为全县旅游资源整合商、产品运营商、服务保障商;突出“稳存量”,为全县涉旅企业落实惠企纾困政策,策划开展各种文旅商贸消费季活动;积极“扩增量”,力争培育旅游市场主体330家以上,新增规上企业1家以上。实施业态升级行动,整合各类资源资金,逐步完善土地湾、南庄、黎芝峡等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完成旅游投资2亿元以上,推出融合业态项目1个以上,培育一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省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一批特色文创产品,着力推动以土家文化、乌江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主的消费提升。实施服务提升行动,注重休闲娱乐、度假酒店、健康餐饮、旅游购物等特色化发展,推广实施旅游餐饮标准和服务规范,让旅客可停留、可观赏、可享受、可回味。实施资产盘活行动,遵循市场化原则,推动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盘活工作,加快提升景区建设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效益提升45%以上。
奋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再提效。推动服务业发展转型提升、推动业态和资源集聚,增强全县服务业内生发展动能。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大人力资源、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服务业企业招引和培育力度,力争新增规上服务业2家以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加快物流末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力争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实现5%以上,完成商贸企业上规入统4户;健全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
(四)更加突出“四大动力”,切实增强市场主体新动能。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发展层次,推进对外开放,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新动能。
激发市场主体支撑力。坚定不移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000家以上。持续优化企业服务,继续实行联系包保企业制度,全力疏堵点、解难点、治痛点,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持续优化惠企政策,坚持推动“企业找政策”变“政策找企业”,严格落实各项惠企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土地、金融、财政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和最好的企业获得最优的资源配置。
激发创新驱动力。重点围绕技术攻关、人才引进等内容,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做好招才引智,在待遇保障、制度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用最大诚意、最好政策、最优服务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引导青年人才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青年友好型成长型城市建设。做好高新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激发企业主体创新动力,推动科技与生产有效衔接。做好金融服务保障,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激发改革推动力。以革故鼎新的决心,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真正把服务企业的工作做在企业最关键、最急迫、最要紧的地方。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持续推动县属国企改革,提升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和盈利能力,实现县属国企营业收入、主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0%、5%以上。深化要素市场改革,规范推进PPP项目,多途径改造转型,盘活闲置资源;强化银、政、企、保对接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融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激发开放带动力。主动融入省、市对外开放发展格局,聚焦企业经营实际需求,不断健全更加优越的制度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在政策、市场、政务、人文等方面同步发力,提升“贵人服务·一视铜仁·满意沿河”营商品牌影响力,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培育开放企业,鼓励企业申办出口贸易资质,至少培育1家具备出口资质企业,对县内有出口实绩的企业且出口贸易额达到相应标准,及时兑现奖补政策;广泛动员具备资质企业积极参加进博会、广交会,拓宽订单对接联系渠道。开拓东部市场,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契机,想方设法推动沿河优质产品进入东部市场;用好比较优势,打造更多本土特色消费热点,千方百计把消费群体引进来。
(五)更加突出“四大基建”,全面提供城乡发展新保障。聚焦城乡发展“短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