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8月1日“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专题研讨会成功举办,形成了困牛山战斗史实、崇高精神、重要意义和红色传承共识,激励了全县干部群众奋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的斗志豪情,以更加蓬勃的发展、幸福的生活告慰革命先烈。一年来,我们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持续推进县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工作有力有效开展,扎实推进学习、服务、创新、法治、廉洁“五型政府”建设,狠抓生态环保、统计、审计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依法履职尽责,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0件、政协委员提案121件,办理行政应诉案件32件、行政复议案件24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窗通办‘2+2+N’模式”改革全面落地实施,打造“贵人服务·一视铜仁·一诺阡金”品牌,行政效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此外,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退役军人、职工、青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承压前行,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战胜了持续干旱侵袭,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极其艰辛的历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需要倍加珍惜。我们充分认识到,县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是我们依法行政的强力支撑;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真抓实干,是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干部,向驻阡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部门、驻阡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石阡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兴不忘忧,安不忘危。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动能不足、质量不高,产业发展层次低、竞争力弱;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凸显,部分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消费和投资有效需求不足;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弱项,乡村全面振兴任务繁重;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三保”和化解债务压力较大,安全稳定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工作中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等。我们一定直面问题、正视差距,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202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新国发2号文件及配套政策文件全面实施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紧扣市委打造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目标,按照县委“1446”工作思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奋力谱写石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5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新增市场主体5000户,新增城镇就业3500人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0.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13.6%。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紧扣“十个一、十个持续”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一抓到底强化项目建设,持续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入实施项目建设行动,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谋划储备优质项目。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把握投资重点方向、找准细分领域切入点,精心谋划一批投资效益好、拉动效果强、命中率高的项目,确保项目滚动发展、压茬推进、接替有序;围绕“四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补短板、新基建等重点领域,加大预算内投资、专债、“4+1”基金、银行融资、产业招商等项目谋划,强化条块双对接、统筹双推进、聚力双落实,提升项目谋划储备质量和落地转化率。全力争资争项,确保全年入库项目82个、争取预算内投资3.36亿元以上。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聚焦72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投资任务分解到季、落实到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协调联动、强力推进,确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43.93亿元目标,实现项目工程、实物、投资“三量齐增”。力争完成新型工业化投资14亿元、新型城镇化投资26亿元、农业现代化投资20亿元、旅游产业化投资3.51亿元,非“四化类”基础设施投资6.37亿元、民生工程投资4.52亿元,推动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占比达60%以上、社会投资占比达70%以上。落实“五个一”推进机制,全过程、全周期、全方位跟踪服务项目,确保高效闭环推动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深化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加强项目决策与用地、规划等资源要素相衔接,依法合规加快用地用林、规划许可、环评能评、施工许可等手续办理,全力推进征地拆迁、施工通道、水电接入等各项开工前期工作。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拓宽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金融资金、民间投资活力,强化资金保障,多措并举促进项目开工、竣工、达产、转化“四率提升”。始终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坚决杜绝低效无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