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承启之年,也是普定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实践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坚定必胜信心、增强发展定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经济工作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等会议精神,持续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市委“1558”发展思路和县委“153”工作思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为努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普定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农业、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5%左右、20%左右、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左右和1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4400人以上。
目标锚定,苦干方显担当,实干方出实效,我们将苦干实干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聚焦首位产业,苦干实干抓工业突破。深入实施工业大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工业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和集群发展。做大做强现代能源首位产业。全力推进盘江普定电厂、鸡场坡光伏发电、来腰鼓风电场、煤层气(瓦斯)地面抽采及综合利用、安顺电厂余热循环利用(四期)等现代能源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建成投产。全力推动普琼、江城等煤矿技改扩能,推进桐鑫、打磨冲、东光等煤矿建成投产,确保全年煤炭产量100万吨以上;加快推进化处镇水潮村农业光伏、煤炭仓储洗选贸易中心等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加速推进安顺电厂至镇宁红星精细化工园区长输蒸汽管线项目建设,着力发展热蒸汽关联产业,打造黔中热蒸汽保供基地。不断发展壮大现代能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形成产业集群。拓展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链条。全力推动年产3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一体化项目,年产10000吨电池极碳酸锂等新材料项目建设,支持有关实体企业引进BMS电池系统、电池结构件等配套产业,积极发展硅碳负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着力补齐新能源动力电池配套产业短板。积极推进新型建材、特色轻工等产业加快发展。推动年处置15万吨电解铝危废及大修槽渣资源化利用回收、普定废料回收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建设,为建设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夯实基础;推进铝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支持西秀制药扩能技改和新品研发,支持新成鑫钙业、铝鑫钙业启动二期建设。充分发挥经开区工业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完善县经开区体制机制,通过市场化方式推进标准化厂房、热蒸汽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围绕现代能源、基础材料、特色轻工等产业进行谋划,吸引重点工业产业聚集,引进项目20个以上,签约资金15亿元以上,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6亿元以上。把“亩产论英雄”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全力加快闲置厂房和“僵尸企业”清理工作。与此同时,抢抓“航空产业城”建设机遇,积极谋划对接相关项目和产业。
各位代表,我们将始终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大抓工业、抓大工业,让工业经济为普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注入强大动力!
(二)聚焦以人为本,苦干实干抓城镇提升。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推动普定融入“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和黔中城市群,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沪昆通道城镇发展带,加快打造安顺中心城市西翼功能区,加快安普同城化建设步伐。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四改”为抓手,改造棚户区1649户、老旧小区560户、背街小巷7条,新建地下管网14公里;推进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长效化管理,提高城市治理效率;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建设更多“小而美”的精品建筑和怡人景观;持续抓好宜居城乡“八大工程”,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城镇经济活力。持续优化完善凯旋城、星博国际等消费综合体建设,新建惠民生鲜超市2个,着力打造夜间经济和地摊经济,释放消费潜力;着力将小青山农贸市场、城关综合农贸市场打造成标准化农贸市场,形成商业经济圈,着力拉动消费增长,提升商业经济活力。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保障仁和铭府(二期)、巴黎小镇、香山悦景等在建项目顺利实施,持续做好“保交楼”工作。深入开展新市民安居工程改革工作,支持农民和产业工人进城买房置业。完成房地产投资10亿元以上,商品房销售20万平方米以上。
各位代表,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在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城镇管理和城镇经济发展上下足功夫,让城镇品质更优、功能更强、人气更旺!
(三)聚焦优势产业,苦干实干抓农业发展。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和产品品质提升行动,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力争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守好粮食安全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实行图斑式调度,实施耕地稻油轮作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3.8万亩,产量8.6万吨以上。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茶叶、韭黄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完成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建设,推进1万亩韭黄、9.7万亩茶叶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金刺梨、肉兔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2%以上。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确保回收率达80%以上。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