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探索推进“容缺审批”“告知承诺”,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项目审批时限,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完善税费协同共治体系建设,营造公平规范、和谐共荣的税收征管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深入开展企业服务专项行动,实行领导包保、专员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各类助企纾困政策精准落实。持续减轻企业负担,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事项,提高企业获取水、电、气便利度,打造“轻装上阵”的发展环境。
(五)全力推进科教强区,加速推动发展动能转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创新驱动、人才汇聚引领,不断筑牢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到96.5%。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强校”工程,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积极推进幼小衔接、初高衔接等教育领域改革。加快九中、凌云学校改扩建项目建设,持续抓好西秀高中“升类复评”,旧州中学“特色升创”。发展更加适应新形势、新技术的职业教育,加快安顺机械工业学校产教融合改革,实施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全面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升青少年调控情绪、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巩固“两个专项行动”成果。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工程,构建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户。开展研发经费投入提升行动,落实直接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鼓励政策,实现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达45户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高至1.2%以上。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着眼“借脑借智”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航空材料精密铸锻特色产业基地,加强安大院士工作站、安吉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争取省、市“揭榜挂帅”科技项目2个,新增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个,技术合同交易额增加5%以上。
强化人才支撑保障。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全面实施优化人才服务“四大工程”,健全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围绕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30人以上,推动招才引智大升级。大力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县域,千方百计支持人才、成就人才,营造识才爱才的浓厚氛围,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西秀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支撑。
(六)全力加强生态建设,深入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厚植生态优势,推动西秀绿水青山更美、金山银山更多。
强化生态污染治理。坚持“严”字当头,全力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汽车尾气、餐厨油烟、建筑扬尘等污染治理,持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省下达的目标以内,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加快推动新场、岩腊等乡级污水处理厂建设,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深入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畜禽养殖粪污利用率分别达95%和85%以上。强化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加强约束性指标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系统治理,严守“三线一单”硬约束,全面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深入推进河长制、林长制,建立健全生态损害赔偿、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坚决执行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要求。大力开展EOD项目申报,扎实推进猫跳河(西秀区段)申报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资金。强化自然保护地和湿地监管,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完成营造林5000亩、水土流失治理11平方公里。
加快生态转型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大力支持节能技改、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推动传统能源高效利用,持续提高绿色经济占比。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两高”项目生态环境源头审核,强化绿色发展绩效评价考核,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华润水泥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大力推广应用节能设备设施,积极营造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风尚。
(七)全力守牢风险底线,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树牢“一失万无”的底线思维,全面加强监测预警和防范处置能力建设,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突出抓好安全生产。把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放在更高位置,全面拧紧各方责任链条。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加强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城市运行安全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从严做好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持续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健全完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强化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基层综合管理水平。
守牢债务金融风险底线。严格落实政府债务管理规定,坚决禁止新增政府隐性债务,持续推进财源建设和各类资源资产盘活,通过展期、降息等方式缓释债务风险,千方百计“保刚兑、防爆雷”,坚决守住债务风险底线。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各类违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发展活力。
强化社会风险防范。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扎实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建设,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全力打好禁毒“人民战争”,推动平安西秀建设取得新成效。加强“源头治网”“依法治网”,做好舆情精准研判和及时处置,妥善处理棚改等各类历史遗留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