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对照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目标要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是: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市场主体支撑不够,资源资产利用效率不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仍处于偿债高峰,“三保”压力大;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还面临艰巨任务,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还存在短板弱项;部分党员干部主动担当、迎难而上的劲头不足,立足当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水平仍需提升。对此,我们将直面困难问题,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加快攻坚克难,绝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2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区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按照市委“1558”发展思路和区委“一三五”重点任务安排,全力抓好“六个突破”,推动全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谱写西秀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农业、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左右、13%左右、15%左右;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20%左右、35%左右、46%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56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左右和12%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2.48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1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6.2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能耗控制在省调控范围内。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我们全面准确把握形势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做到“四个必须”。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汇聚合力、攻坚克难,更加注重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认真处理好“赶”和“转”的关系,加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抢抓发展机遇不动摇,聚焦国发〔2022〕2号文件、国家扩大专项债规模、市场复苏繁荣等各类机遇,因势而动、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积极抢占战略先机、掌握发展主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破除因循守旧、等靠要看、畏首畏尾和安于现状的惰性思维,树立改革创新、主动作为、敢闯敢干和开拓奋进的竞争意识,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必须坚持真抓实干不动摇,以实干诠释责任、以实干助力发展,努力提升能力、锤炼本领,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把西秀发展推向前进。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心无旁骛狠抓实体、做强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增长点。
着力推动工业突破。统筹推进“十大工业产业”发展,突出装备制造、特色轻工两个首位产业,加快推动安吉、安大、南山婆特色生态食品等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产业发展基地。抢抓省支持安顺规划建设贵州航空产业城机遇,围绕航空航天、机械设备等重点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军转民、民参军企业,支持虹轴轴承、西南特钢等企业扩大生产,完成军民融合产值59亿元以上。抢抓新能源、新材料等“风口”产业发展机遇,加快绿色动力三期、紫安碳陶等项目建设,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比达22%左右。督促安顺煤矿、轿子山煤矿矿权平稳移交,稳妥推进宏发煤矿、金银山煤矿复工复产,扎实推动煤炭行业“两化”改造,力争完成煤炭产量165万吨以上。支持新安、南山婆等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生产工艺,推动产能释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万企融合”标杆项目2个,引进大数据企业30家,数字经济占比保持在30%以上。锚定打造“五好园区”目标,加快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园区评价考核体系,加快“腾笼换鸟”,提升亩均效益,打造统筹集约、运营高效的产城融合平台。
着力推动农业增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力争新增高标准农田2万亩,大力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新增耕地指标1万亩以上,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8万吨左右。推动双堡辣椒产业基地、鸡场白茶示范园区、宁谷黄桃种植示范区等项目建设,完成蔬菜、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产值75亿元以上。加快众鑫肉牛、岩腊大牲畜交易市场等项目建设,新增“稻+N”示范基地800亩,完成禽畜(水)肉产量8.5万吨。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完成产值11亿元以上。组建生态渔业、金刺梨等SPV产业项目公司8家。支持翠宏食品、绿薯青山等企业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70%。全面推广小型化、多功能、组合式农业机具,主要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达63%。
着力推动旅游提质。抢抓旅游市场复苏机遇,深入推进旅游业“四大行动”,创新思路推动云峰屯堡、山里江南等闲置低效旅游资源盘活,支持百灵温泉、圣丰等申报四星级酒店,新增规上涉旅企业10户、等级民宿3家。加快“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九龙山康养文化中心、水印江山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露营休闲、森林康养、研学旅行等旅游业态,加强屯堡木雕、银饰和蜡染等特色旅游产品宣传推介,实现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游客人均花费分别增长10%和8%以上。用好“一码游贵州”服务平台,深化大数据综合运用,注重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旅游市场乱象整治,打造“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旅游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