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贵州省)遵义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8日)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行动,优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新增市场主体6万户。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实施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清理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领域违反公平竞争的制度规定,加强调解、仲裁等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深入实施降成本行动,进一步降低水电气、物流等成本,推动物价指数低位正常运行。持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深化构建亲清型政商关系。

  (五)聚力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宜居宜业、富裕富足、和睦和谐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3+1”保障成果,强化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帮扶机制落实,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重点区域常态化长效化帮扶机制,采取稳岗就业、产业带动、以工代赈等措施,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开展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高质量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目标任务。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推动易地搬迁安置点提质增效,确保有劳动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持续深化珠遵东西部协作,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强化村居规划建设,深入推广“一图一表一说明”村庄规划,确保各项建设依规有序开展。推动农村产业提档升级、融合发展,让农户分享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商贸等各个环节带来的收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城市人才、企业、资本下乡发展,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创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为抓手,启动一批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暨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宜居农房建设,积极探索“农房+”产业模式,有效盘活闲置扶贫资产。以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为载体,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强示范、补短板,让农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积极构建“三治融合”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大力推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模式,有效推动文明村镇、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创建。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完善“寨管家”、积分制等村民自治模式,支持政协推进“院坝协商”,健全用好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机制,大力整治陈规陋习。加快构建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六)聚力推进生态文明,促进环境更加靓丽、更加美好、更具优势

  狠抓环境污染治理。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构建生态环境问题自我发现、自我整改的常态机制。持续开展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整县推进试点建设。清退赤水河流域小水电30座。常态化推进河流“清四乱”,打造美丽河流2条以上。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推进市域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探索区域联动一体的环卫运营模式,完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加强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启动和建成一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建成市生态环保产业园,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8%以上。确保中心城区和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98%、97%以上,水环境国控断面III类水比率保持100%、省控断面达95.7%以上,土壤安全地块安全利用率、危废安全处置率均达到100%,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备装备配套率保持在95%以上。

  夯实生态建设成效。坚持增绿、护绿、用绿并举,建设国储林29万亩,实施营造林20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深入开展森林督查执法专项行动,推进赤水河流域遵义段高火险区综合治理和森林防火应急通道建设,谋划赤水河及乌江流域外来入侵生物防控体系和中部地区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项目。提升林下经济发展质效,利用林地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产值稳定在80亿元以上,改培竹25万亩。实施好武陵山区遵义境内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谋划乌江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源涵养林修复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

  加快推动绿色转型。深入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省级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地耗、水耗。鼓励酒糟、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废渣综合利用,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6%。打造绿色园区、绿色企业、绿色产品、绿色商超、绿色市场和节约型机关,大力传播绿色文化、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七)聚力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群众收入更多、生活更好、获得感更强

  抓好就业第一民生。落实落细稳就业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技能遵义”行动,打造“遵义技工”劳务品牌。坚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各类劳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城市,推进青年发展示范项目。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计划,推进“七大提升工程”和“四大行动”,按规划推进6周岁统一入学和“大班额”化解任务,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93%以上,创建省级“双减示范市”,稳妥推进新高考等改革。积极争取“技能贵州”内涵项目,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优化专业布局,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四新”“四化”能力,大力推进“双提升”“双培养”工程。支持遵义师范学院申硕申大、遵义医专升本,筹设遵义康养职业学院,支持在遵高校“双高”“双一流”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控辍保学常态化动态清零,建成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积极创建省级“体教融合”示范市和“校园足球特色市”,实施“1+N”特色体育学校创建工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11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