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方百计抓产业促转型,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布局,全面推进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强县建设,在建设“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中争先进位。优化升级传统产业。重塑烟草产业新优势,强化科技运用,种植烟草8.3万亩以上,实现产值3.8亿元以上,促进烟草产业扩量提质增效。融入楚东工业制造板块,着力推进云南钛产业基地建设,推进龙佰国钛金属武定分公司年产16万吨高钛渣、万鑫钛业新建6万吨高钛渣等项目建设,促进园区钛产业集聚发展,实现钛产业产值30亿元以上。强化服务保障,充分盘活长冲新型建材片区、德钢迤纳厂基地、白药关坡基地等资源经济效益。做强园区经济,全面提升云南武定产业园区承载力和竞争力,规范园区管委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健全完善服务机制,加快解决企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园区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以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风光水储”一体化项目,加快上碗厂、磨盘山、大新庄、小石板沟、万德二期等光伏能源项目建设,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光伏提水、抽水蓄能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云南宝田滇重楼种植加工基地、云南道地药业附子生产加工基地等6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广种植中药材13万亩以上,发展新型中药饮片,持续擦亮“云药之乡”品牌。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行动,加快5G、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客运+物流”,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充分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发运营一批公众号,加大主播等专业团队培育力度,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介武定,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带动农特产品销售提升,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理顺狮子山景区合作管理机制,推进“5A”级景区创建,加快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定段)、温泉旅游度假小镇、己衣大裂谷周边及金沙江沿岸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实施“珍珠链”工程,加快补齐吃住行游购娱康养休短板,推进旅游产品、业态、模式创新,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新增一批各具特色的周边游打卡地,营造“周有亮点、月有节庆、季有主题”消费氛围。加强对彝绣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争取更多的民族文化特色产品“出楚出滇”,积极融入口岸经济建设,提升优质产品产业效益。强化体育产业谋划,推进体育公园建设,争取全省中长跑等训练项目转场武定、省州相关赛事到武定举办,促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省级示范县创建取得积极成果。接待游客人数增长15%以上,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34亿元以上。
第四,久久为功抓建管促提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持续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打造颜值更高、功能更优、设施更全、环境更美的新型城镇。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推进复兴街、北街片区棚户区改造,加快棚改资金兑付,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历史遗留问题破解力度,有序开发县城西南、东南片区。推进民中路、武禄大道中段市政道路、城市智慧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实施明惠路片区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3个以上。启动田心撤乡设镇工作。实施城镇聚人行动计划,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加大协同发展力度。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昆明半小时经济圈、昆楚一体化发展。在城市规划衔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补、服务共享、环境共治等方面,主动对接禄劝,推动两县同城发展。加快禄丰武定楚东城镇群联动发展,做大做强钛产业集聚区。加强城市生态修复。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加快“罗婺水乡”融合发展示范带项目建设,统筹建成区管网建设,加强县城雨污分流,实现菜园河、乌龙河沿线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大力创建全国卫生县,力争通过省级评审,推荐上报国家命名。实施“绿城市、治污染、除四害、食安心、勤锻炼、管慢病、家健康”7个专项行动,推进健康县城创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强化管控,重点整治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拉乱接、城市拥堵等突出问题,建设“无废城市”。推广红色物业,规范城市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养犬管理,规范停车收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搭建智慧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做实精细管理,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县城舒适度更高、烟火气更足、生活味更浓。
第五,坚定不移抓源头促改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践行“两山”理论,运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以高质量国土空间布局支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着力打造更加靓丽的绿美武定。全力抓好污染防治。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格排污许可管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快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强化菜园河、勐果河流域污染溯源监测,抓实中上游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确保菜园河“木果甸村”、勐果河土木格国控断面水质得到巩固提升。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巩固土壤环境安全,确保20个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9%以上,PM2.5浓度实现稳中有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搭建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开展好盗伐、滥伐等毁林专项整治行动,高质量实施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和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项目,提升森林质量。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林下经济。规范占补平衡,加快推进补充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新增耕地8700亩、水田6300亩以上。加强狮子山自然保护区、水城河森林自然公园、湿地保护区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和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创建。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严格“三线一单”管控,调整优化产业、能源、土地和交通运输结构。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推动县内非煤矿山转型升级改造,提高矿产综合利用率。积极稳妥推进碳中和碳达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碳汇项目开发。实施绿色交通一体化项目建设,购置新能源公交车20辆。倡导绿色生活新风,推动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引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