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加强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推广“信贷+保险+肉牛”等助农增收模式,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农民经营性和财产性增收渠道,力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5%、15%以上。
建设宜居乡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全力创建乡村振兴全域示范县,争创美丽宜居乡镇4个、示范村28个、示范村庄282个。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新改建农村户厕1533座,完善农村卫生保洁付费制度,加快老城、姜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站建设,确保黄瓜园垃圾处理站建成投入使用。加快乡镇集镇生活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梯次推进农村“两污”治理,建成100个以上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点。严格农村建房审批,重拳整治乱占耕地违法违规建房,促进乡村建设规范有序开展。
建设宜业乡村。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强耕地保护,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实施高标准农田2万亩,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26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3万吨以上。加快农村“三变改革”,通过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等方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做好“土特产”文章,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发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庄园农业、庭院经济,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深化与广东英农、深圳菜亿车等合作,搭建农产品产销服务“连心桥”。
建设和美乡村。坚持“五共”理念,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家和人美的善治乡村,争取入选全省善治乡村试点。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推行“红色网格”,坚持一网多治,推广乡村治理“清单制”、村规民约“积分制”,用“小村规”撬动“大治理”,实现群众事群众管。强化农村“三资”管理,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全覆盖。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建好基层干部、科技人才、乡土人才、返乡人才、致富带头人五支队伍,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持续开展“文明乡村”创建,建成10个以上州级文明乡镇和文明村。
(四)加快提升县城品质,着力扮靓县城环境新颜值
让县城更舒适宜居。推进城市更新,新建改建凤仪路延长线、108国道县城段人行道改造、源达路提升改造等城市道路5条2.4公里以上,新建城市停车场2个。推进县城“疏堵提畅”“市容靓化”工程,优化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安全便利出行。开展城市体检,持续完善“两污”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城区路面修复、路灯升级、应急设施配建。依法依规清理整治县城建成区违法违章建(构)筑物,全面消除安全隐患,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和县城建设秩序,让城市舒适度更高、烟火气更足、生活味更浓。
让县城更美丽智慧。扎实推动绿美城市建设,新建口袋公园5个,实施县城面山、城郊结合部绿化美化,推进雷窝河公园、观音阁步道公园建设,新增绿地面积1.4万平方米,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全力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和省级绿美城市。加强县城网格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拓展“四级网格长”机制,推行“楼栋长”“片区长”制度,推动治理力量向楼栋、向单元延伸。构建“大城管”格局,加强城市公厕、洗手台管理,深入治理背街小巷脏乱差问题。提升文明形象,全力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加快“城市大脑”建设,推进县城运行“一屏统揽、一网统管”。
让县城更富有活力。深入实施“七大聚人行动”,增强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县城,力争城镇化率达44%以上。推进县城开发,建成全民健身中心,加快推进远达温泉康养城建设。做强东北片区现代种业、北片区农产品物流、西片区文旅康养和老城区特色休闲等产业支撑,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发展康养地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青年人、大学生与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落户购房。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绘就绿美元谋新画卷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打好蓝天保卫战,确保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100%。打好碧水保卫战,从严落实“河(湖)长制”,严格落实“十年禁渔”要求,扎实推进龙川江流域综合整治,实施坛罐窑、新河等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积极争取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落实农业面源污染“一控两减三利用”,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修复治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提高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积极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全面建设绿美元谋。接续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保护与修复、国家储备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开展全域绿化、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力争完成营造林14.5万亩,种植树木120万株。着力发展壮大“绿美+”经济,引进和培育一批特色苗木基地和保障性苗圃。力争创建省级以上绿美乡镇、绿美乡村、绿美景区各1个,绿美河湖、绿美校园各2个,绿美公路2条,绿美社区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