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城市多元化业态。盘活城市资源,分类清理规划区内土地、市政公共基础设施,用好主城区1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加快大为财富、西河城市、万盛国际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推进地景公园提质改造,抓好西宁路精品步行街等特色街区建设,带动夜间经济带全域升级。积极发展平台经济、直播经济、跨境电商等新模式,充分挖掘网络消费、定制消费、宅消费、云消费等新兴消费业态,培养新的消费增长点,让宣威聚住人气、拢住商气,努力把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变成“地位”。
加快集镇特色化发展。树牢“择优培育、多点辐射”理念,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热水经济发达镇,推进羊场、田坝、倘塘、宝山4个中心镇和杨柳、普立、得禄、西泽4个特色乡镇建设,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产业融合发展。巩固拓展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创建成果,加快海岱、宝山等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步伐,积极探索集镇整体城镇化开发模式,盘活集镇闲置资源,挖掘集镇发展潜力,助推集镇扩面聚人。
(五)持续加快绿色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在生态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成为宣威的“幸福不动产”。
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抓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交办问题整改,统筹推进“林长制”和“绿美宣威”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工业废气污染综合治理,推进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项目改造,加强建筑工地、煤矿、非煤矿山扬尘污染防治,深化“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确保城市空气质量全年优良。从严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长江、珠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严肃查处非法排污行为。稳步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抓好市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和4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建设,全面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管,确保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废旧残膜回收利用,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医疗废弃物、重金属等固废处置,加快建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强“三线一单”和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衔接,严格“两高”项目清单管理,依法依规引导落后低效产能有序退出,支持重点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确保GDP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稳步下降。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碳汇资源项目开发,促进森林、湿地、草原资源增值增效,开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大力倡导绿色生活风尚。接续推进爱国卫生新“7个专项行动”落实,强化公民环保意识,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强化珠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积极推进限塑和垃圾分类,发展二次资源绿色循环经济,让绿色成为宣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六)构建开放发展高地,厚植发展优势,在改革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以改革推动破局,以开放搞活发展,努力提高宣威在“大循环、双循环”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统筹全市资产资源配置,推动资产资源落地运营,支持市发投公司做强做大,提升投融资能力。推进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统筹财税金融、农业农村、工业园区、教育卫生等改革,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构建更加开放、便利、精准的人才政策体系,打造聚集人才“强磁场”。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服务企业“三项制度”,继续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智能化建设,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进一步提升,跨省通办事项达120项以上。支持实体经济做强做优,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帮扶,做实企业包联服务,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企业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称心。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毫不动摇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工程,强化一把手招商,全面统筹、高效联动,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盯紧正威集团、耀宁科技集团、隆平高科集团深入洽谈对接,确保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省外国内到位资金增长25%以上。积极推动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确保实际利用外资660万美元以上。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市场主体培育引进机制,盘活存量、引入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培育中小企业,支持本土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大力引进领军企业。落实“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扶持政策,推动市场主体总量达8.7万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达73户,企业数量达2.04万户,年净增长5766户,“四上”企业培育工作走在曲靖市前列。
(七)努力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在民生事业上取得新突破。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公共服务更贴心。着眼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加快推进市一中分校区、一职校、市一幼等项目建设,做好市五中分校区、复兴中学建设前期工作。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薄改与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促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协调有序均衡发展。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好高考“翻身仗”,推动职业教育特色优质发展,用坚实举措托举千万家庭的“望子成龙”梦想。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系统,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引领全民健身风尚。加快“健康宣威”建设,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规划市第三人民医院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强化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努力提高重症救治能力水平。加强与医学院校合作,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重大公共卫生应急防控能力,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