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其中,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正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6.5%以上。
2023年,我们将锚定高质量发展和“五大新城”建设,围绕市委部署的“十项任务”“七大行动”,聚焦以下6个方面23项重点工作抓落实。
(一)锚定“高质量发展”,全力稳增长扩内需,加快提振发展信心
党的二十大鲜明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后疫情时代,恢复和加快发展是全社会关切的头等大事,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奋力打响招商引智、有效投资、消费提振、改革增效、市场主体倍增“五大会战”,着力做大经济总量、夯实经济支撑、增强发展动能,加快改善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打响招商引智“大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产业、关键靠项目、突破在招商。坚持精准谋划,紧扣国家、省市重大战略,抢抓政策窗口,下好策划包装“先手棋”,谋划一批片区综合开发、城市有机更新、产业基础配套项目,策划发布绿色产业园区、未来公园社区、芒城文创组团、青城数字文博等投资机会清单。坚持招大引强,聚焦产业建圈强链,瞄准“产业微笑曲线”中价值最丰厚的两端,紧盯链主企业和上下游关键紧缺环节,实施龙头企业招商、补链强链招商、商会协会招商,加快推动一批高能级项目落地,力争新签约引进重大项目12个、30亿元以上项目2个,形成“头部引领、集群支撑、链式互补”的强劲态势。坚持招才引智,实施“人才新政2.0版”和“古堰英才”计划,设立人才工作专项基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人才认定引入“企业说了算”,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产业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落地,建设李冰人才公园和专家小院,引育决策咨询首席专家、“李冰”式创新创业团队、都江堰工匠,积极争取都江堰人才享受成都中心城区同城化待遇,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基层单位和专家开展对接合作,有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位代表,青年是城市的希望,都江堰拥有众多的高校、宜居的环境、爱才的氛围,我们将坚定服务好驻市高校,大力深化校院企地合作,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启动建设聚源中心镇(大学城),争取成都工贸学院、成都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加快落户,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施展抱负、成就梦想。
2.打响有效投资“大会战”。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优结构的关键作用,实施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公服配套项目促建攻坚,重点推动农夫山泉、中联瑞弘等项目签约落地,山东大树、青山药谷等项目加快建设,威马克户外运动装备等项目竣工投运,积极引入成都市属国企和实力央企等城市合伙人,重点实施青城山医旅融合示范区、聚源中心镇(大学城)、天府好水产业园等片区综合开发,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增。各位代表,扩大有效投资既能补齐当前短板、拉动经济增长,更能塑造未来优势、做大经济总量,我们要坚持项目为王,下大力气打通项目落地的堵点、痛点,深化项目投资“红黑榜”机制,细致梳理项目审批立项、规划选址、用地预审、施工报建等前期工作“症结”,拿出专业管用、精准滴灌的政策工具包,将心比心、巴心巴肝服务在地企业、落地项目。
3.打响消费提振“大会战”。“有人气才能有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高位推进赛会营城、节会营城,精心办好成都双遗马拉松、虹口国际漂流节、熊猫超级山径赛、世界围棋公开赛、青城登山节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旅游营销,策划推出“四季好耍”文旅盛宴,相约暖春赏万紫千红、露营踏青,夏日清凉有南桥晚风、爽口夜啤,秋色缤纷里登山徒步、绿道醉氧,冬日浪漫来热辣火锅、温泉养生,适时举办特色“游乐节”“购物节”“消费展”,打造专属都江堰的合家欢、小惬意,用都江堰的美食、美景、美生活“种草”市民游客“朋友圈”,加速恢复2800万旅游流量!充分挖掘汽车、家电、商品房等大宗商品消费潜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着力释放旅居市场需求、推动房地产适旅转型,加快落地成都市支持都江堰做优做强教育、医疗、通勤等同城化功能特殊政策,擦亮“世遗山水安宜城”金字招牌,高位开展城市价值营销,引导“双城圈”、大西北、藏区等购房人群首选都江堰,优化“一城一策”,聚焦行业和企业的迫切需求,用好用活政策工具,提升服务企业质效,规范使用国家专项借款,全力以赴“保交楼”、稳预期,协调金融机构细化实施“金融16条”举措,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长租房市场建设,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4.打响改革增效“大会战”。重点领域改革还要出实招、见实效。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推进“极简审批”“容缺+承诺”服务,拓宽“川渝通办”“跨省通办”范围,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搭建工程建设项目促建督办平台,推动业务部门事项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实时监控提醒。优化调整青—都景区管理体制机制,实现景区一体管理、资源统一经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行全员抓财源,统筹财政资源、协调金融资源、全力推动化债,与金融机构共设“化债资金池”“应急资金池”,加快“短改长、高改低、非银改银、非标改标”,全力稳固财政金融安全基础。国资国企改革还要下深水、涉险滩。纵深推进市属国企第二阶段分类改革,彻底完成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加快“物理整合”催生“化学反应”,重点提升市属国企投资、运营能力,加快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拓展资产管理、特许经营、砂石利用等经营领域,推动市属国企深度参与重点片区开发、产业建圈强链,打造城市投资运营商、县域经济压舱石,力争青都旅游公司实现IPO上市、都投集团完成AA+双评级、都经公司形成独立经营盈利能力,力争实现营业收入58亿元、净利润6.5亿元,确保平台内债务良性循环,牢牢守住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