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动旅游业加快复苏、整体回暖。力争全州旅游发展水平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综合评价指数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优化供给提升游客获得感。围绕后疫情时代安全旅游放心旅游,创新推行度假康复保险,推行黔南游全流程管家式服务,着力营造“六心”旅游环境,打造“满意旅游”品牌。围绕互动体验植入新业态,持续提升荔波大小七孔、中国天眼等“拳头”产品吸引力。聚焦露营、研学、夜游、体旅等新兴热点,推出节日游、周末游、品牌游、城市游,让四季都有旅游小高峰。新增民宿100家以上,建成户外运动营地(基地)100个以上,研学游突破100万人次,打造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5个以上。强化支持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贵阳等主要客源地,投放更多资源,支持企业开拓旅游市场,开展线上线下精准营销。支持重点景区联动发展,强化旅游资源、产品、信息和市场共享,推出一批“小七孔+天眼+绿博园+N”黔南精品旅游线路。推广都匀荔波联动发展经验,促进州内县(市)景区、酒店、餐饮等行业抱团发展。依托黔南数字中台,推动供应链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推出10个国有旅游景区经营权招商,提升荔波金鑫等10家国有涉旅企业实体化运营水平,盘活低效闲置旅游项目18个以上。新培育涉旅规模企业50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2家以上。
(二)奋力做强功能提升内核,在推进城镇提质乡村振兴上取得更大进展
抓配套强功能,加快城镇大提升。持续做活城镇经济。发挥产业园区吸纳、聚集作用,做好产城融合配套文章,促进园区与城镇建设协调发展。福泉—瓮安千亿级园区产值跃上700亿元台阶,龙里千亿级园区完成工业产值300亿元,独山贵州南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工业产值170亿元以上,惠水经开区、昌明经开区产值分别达160亿元和100亿元。全州工业园区新吸纳就业0.7万人以上。做强城镇服务经济,实施规上企业培育行动,填补罗甸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企业空白,实现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企业“县县全覆盖”,库内规上服务业企业达到320户以上,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持续提升城镇品质。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攻坚,确保完成改造1.3万户,实现2020年前存量棚改三年建成目标。改造完成存量城镇老旧小区84个,提前两年完成五年改造任务。新建(改造)地下管网270公里。全面完成都匀、长顺、瓮安83个城市易涝点整治。加快推进惠水、长顺、罗甸和荔波垃圾焚烧发电,全面实现城乡生活垃圾“零填埋”。完善城市慢行系统,新增城市绿道10公里。持续完善城镇功能。大力推进“15分钟城市生活圈”建设,实现12县(市)试点建设全覆盖。新增(改造)市政道路30公里,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8公里以上。新增社会公共停车位2000个。加快推进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实施罗甸天然气主管网建设,力争其他11县(市)县城管网入户全覆盖。加快提升城镇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服务保障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
抓支撑强实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产业带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用好过渡期产业帮扶政策,确保到县衔接资金投入产业占比不低于60%,加快实现“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6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以上。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减少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脱贫人口14万人以上。强化配套支撑,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城乡客运网络,实施城乡供水和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99%以上。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巩固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成果,确保乡镇垃圾转运站100%正常运行,省级卫生乡镇达70个以上,新增环境整治示范乡镇30个以上。强化试点示范,加快建设和美乡村。立足资源优势,强力推进37个省州“精品型”村寨建设出典型出经验、61个“示范型”和276个“普及型”村寨建设有特色有成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动罗甸水美乡村国家试点项目建设,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工程。加强乡村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进“三治融合”,强化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落实四级乡村治理责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县级以上文明村达80%以上,创建省级文明乡镇30个。
(三)奋力扩大有效需求,在提振市场信心上注入更强动能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强化重大项目牵引作用。实施省州重大工程项目670个,争取上级各类资金支持200亿元以上,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以上,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发挥产业投资主引擎作用。强化产业投资和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风口”产业项目建设,力争新能源电池材料、新能源产业投资双双突破百亿元,工业、农业、旅游业分别完成投资420亿元、100亿元、35亿元以上,产业投资占比全省第一。强化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瞄准政策导向、资金投向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加快平寨水库、黔南抽水蓄能电站及贵阳至南宁高速、荔波至河池高速、贵南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分别完成交通、水利投资80亿元、7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提升社会投资主力军作用。用好用足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产业基金等政策工具,持续扩大民间投资,实施民间投资重点项目260个以上,力争完成民间投资580亿元以上。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确保房地产投资完成240亿元以上。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确保新签约项目到位资金转化为固投比重达到30%以上。
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加快提振消费信心。建立常态化消费促进机制,州县联动持续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举办各类车展、美食节、购物节等线上线下主题活动300场以上,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特色、全年可持续”。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零住餐销售(营业)额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加快丰富消费业态。进一步完善商业布局和功能,促进多元化夜间经济发展。各县(市)分别提升改造特色商业步行街1条以上、夜间经济消费集聚区1个以上。规范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实施直播电商“十百千”行动,实现县级以上电商直播基地全覆盖。加快改善消费条件。申报国家A级物流企业2户、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省级试点1个,实现县级物流配送(分拨)中心全覆盖。建立多部门共管的成品油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建设专业化二手车交易市场2个以上,推动全州汽车大宗交易全链条全领域消费。建设全州餐饮经营单位使用燃气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限上餐饮企业使用燃气安全在线监管基本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