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再创新绩。按照乡村振兴“五大行动”部署,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底线任务,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重点强化“六大机制”。一是强化动态监测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并落实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优化识别程序,提高监测灵敏度,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定期开展“3+1”保障大排查,及时补齐短板、消除风险,牢牢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强化产业联结机制。立足资源优势,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种养加”专业村。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强产销对接,打通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构建契约型、股权型、分红型联结关系,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经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拓宽农民经营性和财产性增收渠道。三是强化就业帮扶机制。深入实施农民增收攻坚行动,提高政府组织化程度,稳定外出务工就业,拓展就近就地就业。支持在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灾后重建等工程领域实施以工代赈,将中央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项目投入的劳务报酬比例提高到30%以上。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创业。四是强化易地搬迁后扶机制。持续深化“五个体系”建设,全力统筹做好搬迁户就业、城镇融入、子女就学、社区治理等工作。加快盘活农村“三块地”,完善安置地基本公共服务,扎实做好各类社会保障有序转移接续工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五是强化帮扶协作机制。聚焦“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人才支持”四项任务,用好东西部协作联合会商工作机制,清单化对接、项目化协作,扩大组团式帮扶范围,进一步提高协作成效,打造东西部协作的典范。做好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推动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六是强化示范带动机制。加强乡村建设,以实施乡村庭院美化行动为抓手,一体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法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促进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坚持示范带动,抓好省级、州级54个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项目的运营管理、机制完善,扎实推进30个粤黔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启动州级第二批32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以“百村示范”带动创新、积累经验、推动振兴。
(五)在围绕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再创新绩。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以“三大行动”为抓手,推动黔东南绿色崛起、生态富民。一是推进护绿行动。始终高悬环保“利剑”,全力做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问题整改。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五场战役”,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推进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和县城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持续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严格危险废物管控和化学品环境管理,加强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开展新一轮绿色黔东南建设行动计划,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公益林和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完成营造林30万亩、石漠化治理3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260平方公里。保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以上。二是推进扩绿行动。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将绿色化贯穿“四化”方方面面,推进绿色转型,推动电力、建材、化工、水泥、铁合金等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绿色升级改造,建设绿色园区、绿色工厂。推进园区循环化发展,建设一批循环经济改造示范项目,支持台江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示范园等建设,提升产业绿色化、循环化发展水平。加快培育清洁高效能源产业项目,有序推进风电、光伏、地热、抽水蓄能等项目开发。三是推进倡绿行动。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广绿色建筑,广泛开展绿色企业、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推进雷山县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探索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支持“黎从榕”开展生态示范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
(六)在围绕动能提升深化改革创新上再创新绩。坚持以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更实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破除发展瓶颈、厚植发展优势,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严格落实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进一步释放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贵人服务”品牌提升工程,推动政务服务“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上档升位,全面实现政务事项应驻进驻、规范授权,推进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网上办”,力争全州政务服务“三减一降”达到全省最优。二是加强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做好炉碧、台江经开区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健全财政直达资金监管体系,提高直达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效率。推进雷山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县建设。加快农村要素改革,推进凯里市、麻江县、榕江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推进水资源价格改革。三是大力提升创新水平。创新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大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确保市场主体达43万户,企业突破8万户,培育入库“四上”企业240户。更新思想观念,破除体制障碍,聚焦主导产业开展科技创新,推动与大湾区科技平台共建,推进一批科技成果到我州转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量保持1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8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数占比突破40%。优化创新环境,加强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鼓励扶持创新创业人员带项目和团队入州,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5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