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三公”经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
16.“两个大局”: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7.“两个一百年”:指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8.“四大港口”:指公路港、铁路港、水港、空港。
19.“十大平台”:指国家现代物流园、中法农业科技园、航空港经开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都京丝绸文化产业园、友豪电商产业园、金融中心、会展中心、国家开放口岸机场、都京港码头。
20.两纵两横两环:“两纵”指改扩建龙门至中法农业科技园道路,改扩建龙门至东观道路;“两横”指新建空港大道螺溪至走马段,G318青莲至东观二级路改一级路;“两环”指绕城高速改市政道路,广(元)南(充)高速至南(充)广(安)高速过境段扩容。
21.成南“1+N”合作协议:“1”指成都市政府和南充市政府签署的框架合作协议;“N”指成都、南充两市市级部门之间、县(市、区)政府之间签署的系列合作协议。
22.“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23.“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之后逐步回落。
24.“碳中和”: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零排放”。
25.“两高”项目:指高耗能项目、高排放项目。
26.新时代“枫桥经验”: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27.“四个不摘”: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28.乡村振兴“十大工程”: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乡村治理提效工程、农村交通提升工程、城乡安全饮水一体化工程、嘉陵江生态走廊建设工程、乡村振兴人才培育聚集工程、优良乡风民俗传承培育工程、脱贫奔康工程。
29.“八项计划”:指学前教育普及计划、素质教育推进计划、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德育与学风建设计划、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计划。
30.“三类500强”:指世界财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
31.“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32.“一库一中心”:指人民银行川东北区域发行库、人民银行川东北区域钞票押运中心。
33.“两新一重”:“两新”指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一重”指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34.“双随机、一公开”: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35.“百镇建设专项行动”:指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为培育创建“小而美”、“特而优”的,全面推动并引领四川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促进四川省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实施的专项行动。
36.“百镇建设扩面增量”:指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总数拓展为600个。
37.“碳达峰十大行动”: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38.“三留守”:指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
39.“双减”: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40.“三名工程”:指名师工程、名校工程、名校长工程。
41.“法律七进”:指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
42.“四个意识”: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43.“四个自信”: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4.“两个维护”:指坚决维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45.“四风”: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