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22日)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绿色低碳、民生实事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

  主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决战决胜大运会

  坚持“简约、安全、精彩”办赛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赛事筹备工作,努力为全世界呈现一场独具魅力、别样精彩的国际体育盛会。高标准抓好项目投用。对标国际标准和办赛要求,系统开展“一场三馆”运行调试和赛事演练,3月底前火炬塔、东安阁等所有大运会重点项目全面投用。巩固提升大运村片区环境风貌,切实加强“255”重点区域及周边净化、序化、美化。高水平做好服务保障。优化赛事保障机制和方案预案,扎实开展全要素实战演练,严格落实赛时疫情防控要求,有力有序抓好赛事组织、交通安保、内外宾接待、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力求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围绕火炬传递、倒计时100天等重要节点,持续开展“爱成都·迎大运”系列活动,提升城市文明形象,营造浓厚办赛氛围。高起点发展赛事经济。坚持大运拉动,商业化运营“一场三馆”,建成大运博物馆,积极承办品牌赛事活动,促进“体育+”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实施城市营销行动,深挖城市特质,精心设计城市名片、主题曲和宣传片,积极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加快聚集人气商气,实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二、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紧紧扭住改革关键一招,务实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落地见效,不断提升改革质效。深化“政区合一”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统一精简高效原则,扎实推进6个政府部门和经开区产业发展机构一体化运行,着力构建各尽其职、有序协同、执行高效的工作体系。深化城市规划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多规合一、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整合成立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委员会,积极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等改革,健全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增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一致性、严肃性。深化城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坚持重心下移、统一协同,理顺区、街镇两级城乡管理体制,探索城管执法权力下放、力量下沉,构建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城乡综合管理体系。深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整合招商力量,构建“1+1+5+N”的项目招引体系,实行项目招引归口管理,建立项目统一调度机制,形成多方联动、高效顺畅的项目招引新格局。深化街镇融入发展、服务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做好街镇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大放权赋能力度,优化激励机制,有效激发街镇服务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动力活力。深化国资国企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盘活利用闲置国有资产,加大“四资一权”赋能力度,力争国有资产总额突破2400亿元。支持并购1-2家上市公司,积极提升信用评级,探索运用新型金融工具,加快提升直接融资占比。支持国企参与片区综合开发,加快市场化转型步伐。深化财政预算制度改革。深化预算绩效改革,大力推进零基预算、三年滚动预算,建立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开放创新促进动能转换

  坚持开放推动、创新驱动,切实提升先进要素聚集力、高端人才吸引力,大力激活发展变量,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一)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深化校院地企协同创新,加强与航天七院等驻区单位、电子科大等高等院校合作,建成投用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航院大学科技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成22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提档升级启迪之星等“双创”平台,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家、孵化载体2万平方米,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0%。梯度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完善科技创新支持专项政策,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快引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力争新增新经济市场主体2600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310家。加速汇集创新人才。制定实施人才新政3.0版,加快建设人才大厦,拓展人才生态园服务功能,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力争新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20名、高端产业人才300名。

  (二)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建好开放平台。用好中法、中德两大国别合作平台,加快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积极申创综合保税区,加快融入川渝自贸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全力争取省市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大力拓展市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推动极星汽车海外销售、跨境电商西南分拨中心落户发展,支持首投贸易、象屿集团开展大宗商品进口,策划开展“香飘南丝路”品牌经贸活动,加快二手车出口,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深化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建设,深化产业协作、创新协同,规划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成渝氢走廊建设,推动与重庆港“双港联动”。全力配合实施成渝中线高铁等重大项目。

  四、转型升级激发产业活力

  大力提升产业能级、企业效益和项目投资促进水平,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大力实施建圈强链行动。做大做强汽车主干。推动沃尔沃跑诗达下线上市、中航锂电一期建成投产,促进亿纬锂能、极氪等项目落地开建,引导现有整车企业导入新能源车型,力争新能源汽车产量5万辆。加快建设氢能产业园、智能网联汽车基地,促进东华智联开工建设,大力引进华为车联网等示范项目,全力争创国家车联网先导区。推动丰田亚洲龙、雪铁龙凡尔赛扩产上量,加快建设大众、丰田零部件产业园,力争实现整车产量100万辆、汽车制造业产值1600亿元。持续深化“两业”融合。围绕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现代化,大力发展总部研发、现代金融、商贸物流、低碳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聚集产业互联网、检验检测、汽贸博览等高端业态,推动大华西南基地、深业车城等示范项目快投快建,大力招引捷达品牌全球销售中心等重大项目。做优经开产投基金,力争母基金规模达100亿元、子基金达300亿元,新增本土上市企业1家。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加快产业多元共兴。做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促进中电高新、吉尔泰等重大项目快投快建,力争产值增长8%以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搭建云网平台,建成一汽-大众数字化研发中心,推动腾讯研究院等重点项目落地开建。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高水平打造东安湖品质商圈,加快建设龙湖东安天街、万象汇等商业综合体,推动杉杉名品开工建设,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促进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提升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支持梵木创艺区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规范发展民宿产业,加快打造洛带直播产业园,积极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力争农业增加值、文创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15%。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357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