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创新平台和主体。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中科曙光先进数据中心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建设无线输能大型综合实验平台,支持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培育大江动力建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支持比亚迪、青山建设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红宇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新增创新平台25个以上。加强孵化平台建设,创建国家级孵化载体2家,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5家,在孵团队达到500个,孵化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开展“卡脖子”技术“揭榜挂帅”,靶向突破高性能集成电路、高端芯片等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新增科技型企业25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50%,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提高到3.3%。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大力发展以院强研、以院引智、以院孵企、以院兴产的研究院经济,坚持以产业化为导向、以资本团队为主导,强化与“双一流”高校和大院大所科技合作,支持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投入运营,新增独立法人研究院5个。抓住全市构建“总院+分院”“母基金+子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体系契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建设总院,成为研究院的“孵化园、服务站”,科技成果转化30个以上,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办好“双高”赛、创新创业大赛、院士专家璧山行等活动,打造高端创新活动品牌。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容错纠错机制,成立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补偿资金池。设立科技创新产业基金,发挥好种子基金、知识价值信用贷作用,为更多科技型企业金融赋能。继续实施“璧山英才”“企业创新型人才”“璧山工匠”评选,推行人才工作“一企一策”“一产一策”,引进高层次人才600人以上。启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建设璧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引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5个,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
(二)着力补链强链,高质量打造制造业发展新引擎
推动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坚持大项目带大集群,依托中国兵装、比亚迪、康佳、青山等龙头项目,规划建设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专精特新”产业园、中小企业家园等特色产业园,打造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四大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千亿级和百亿级产业。深入实施“群长制”“链长制”,大力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推进产业成链、企业成群。签约项目50个以上,其中“群主”“链主”项目10个以上。新开工惠程科技、无锡日联等项目30个,康佳光电产业园、莹帆电子等30个项目建成投产。
推动制造业能级提升。积极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实现“三个转型”。向高端化转型,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进入市级科创板上市培育库企业2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新培育“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10家。发展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等产业新业态,引进工业设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型企业2家。向智能化转型,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0个,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个,实现2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向绿色化转型,积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创建绿色工厂2家、节水型企业2家。启动绿色新型材料产业园建设,引进装配式建筑、新型建材等项目4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比均达到35%。
推动高新区承载能力建设。加快高新区拓展,完成南部片区20平方公里控规编制,实施征地拆迁3000亩,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3平方公里。提速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城市道路20公里,新增“七通一平”土地2000亩,满足企业落地建设需求。打造企业低成本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家园一期投用、二期加快推进,大力建设中小企业集聚区、新材料产业园,园区工业集中度提高到91%。开工建设安置房130万平方米,全力保障拆迁群众住房需求。高新区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15万吨,完成110千伏田秀东西线、220千伏茅田南北线等6条电力线路迁改。
(三)着力夯实基础,高质量打造城乡融合新范例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土地宜机化整治3000亩,实施果蔬绿色标准化种植3000亩。推动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色彩农业,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城乡融合示范片区。积极推动传统花卉苗木产业升级,加快建设西部(重庆)花卉苗木产业园,启动花木大道建设,推动花木变景观、田园变花园。推动农业品牌化,培育“云雾花涧”美丽乡村品牌,积极发展菲油果、金丝皇菊等特色高附加值农产品,大力提升清水鱼、儿菜、葡萄、樱桃、番茄等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新建农村物流点20个,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3.5亿元。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抓好重点农产品稳产保供,推进种质资源库生物基地建设。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积极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化“三社”融合,探索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农村宅基地制度,“三变”改革试点村覆盖率扩大到35%。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70%以上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统筹璧南、璧北涉农区域规划编制,强化村镇规划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璧北25平方公里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五清理一活动”专项行动,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大力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厕所革命,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5%。持续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建房。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安保工程40公里,启动危桥改造8座,新建农村生产生活便道50公里,“组组通”公路硬化率实现100%。实施农村电网改造380公里,农村天然气管道覆盖率提高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