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区长 肖庆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沙坪坝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过去一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我区市场主体不强、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长期存在,特别是历史债务高企,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前所未有。面对困难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紧紧围绕“主阵地、示范区、排头兵、领头雁”目标定位,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立足“守牢底线、有大变化”,以“四个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抓纲带目推进“四个重大”,奋力拼搏、勇毅前行,以创新举措破解多难约束,交出了一份“难中求成、稳中有进”的厚重答卷,推动现代化新沙坪坝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居中心城区第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9亿元、增长9.6%、居中心城区第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8亿元、增长1.2%,税收收入增长15.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3%。深化“十项全面清理”,打好“化存控增、增收节支、壮士断腕、精准拆弹”组合拳,政府综合债务率大幅下降。
——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打基础、增后劲的强大引擎,135个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完成投资总额348亿元、增长13.7%,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区、井双新城“两大作业面”顺利推进,梁滩河百里生态画廊、国际物流城“一带一路”核心区等标志性、引领性项目提速建设,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重大招商成果丰硕。坚持把重大招商作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一招,全力招大引强、补链强链,签约项目287个、金额超1000亿元。国药太极西南医药产业基地、1491未来创意设计中心等50亿级项目重磅落地,博俊、立中等龙头企业成功落户,佳都科技、达梦数据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签约投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重大改革势大力沉。坚持“小切口、大破题”,以数字重庆建设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推出116项改革举措,取得了一批具有沙坪坝辨识度的引领性、实用性成果,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成投用,防汛决策指挥系统等4项数字化成果获全市推广,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等5项创新举措入选全市典型案例。
——重大工作成效明显。坚持把重大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形载体、有效抓手,纲举目张推动落地见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阵地建设跑出“加速度”,与成都友好区合作更加紧密,川渝污染控制技术实验室等12个合作项目成功落地。联动高新区共建西部(重庆)科学城,理顺与微电园股权关系。强化赛马比拼,“八张报表”中四张位列A档,A档数量居全市第2,“八张清单”问题管控综合评价得分居全市前列,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等全国性荣誉16项。
一年来,我们走得很坚实、走得有力量,经过全区上下不懈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潮涌嘉陵、风动歌乐”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巩固。
(一)坚持创新引领,积蓄发展动能迈出新步伐。深化校地合作,突出产业导向、市场牵引,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走深走实。“4+N”创新平台不断夯实。华宇城生命科技园开园,入驻临床转化中心等项目10个;创客港未来科技园入驻率提升至85%,重庆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成功落地;拾光格数字软件园入驻企业110家、增长22%;上桥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园开工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实现产值52亿元、增长25%。创新主体发展壮大。建立高能级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6家,引育高新技术企业71家、科技型企业1043家,分别增长25%、69%。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7个创新联合体,设立全市首个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心,建成3个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45亿元、增长85.3%。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9000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4.79%,推出创新成果4521项,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保持全市第1。实施“人才三宝”计划,新增院士2名、总数达15名,引进新重庆人才181人,创新氛围更加浓厚。
(二)坚持产业兴区,经济发展质效实现新提升。一切聚焦“多打粮食”,大力实施“星耀沙磁”计划,切实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先进制造业深度转型。着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赛力斯实现产值120亿元,成为区属首家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拓普轻量化底盘等5个关键配套项目投产。着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欧林生物重庆研究院等4个项目成功落地,器官智能生物制造中心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53.3亿元、增长20%。吉芯科技、博张机电、水泵厂、快联汽车扩能升级项目加快建设,建成数字化车间7个、智能工厂1个,完成工业投资92.7亿元、增长27.1%、居中心城区第1,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以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大力发展城市“后巷经济”,建筑巷、步月湾等7个特色街区焕新呈现,“古镇十二巷”迭代出新,特钢渡口开港通航,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剧本娱乐嘉年华,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0亿元、增长120%。打造沙磁巷、万达广场新能源汽车消费聚集区。引进首店、高端品牌12家。持续举办房交会、大宗商品展销活动,全区商品销售总额达1600亿元。新增中介咨询、法律服务等法人主体110家、增长10%,其他服务业营收达74亿元、增长1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5372亿元、增长8.2%,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不断增强。数字产业持续壮大。大力发展软信与设计产业,引进千寻位置等软信头部企业6家,落户北京勘察设计院等领军设计企业3家,建成拓维汽车等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创建市级“满天星”示范楼宇1个,软信与设计产业产值达71亿元、增长92%,形成从“无中生有”到茁壮成长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