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促进效应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深化“红黑榜”“骏马蜗牛”等机制,强化项目投资运行监测调度,404个省市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埃克森新能源、炘皓新能源、巨星永磁等重大项目实现投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7.5%、15%。城建攻坚投资增长27.1%,实现九连增。水利投资增长127%,创历史新高。公路水路投资连续8年超百亿元。
数字经济势头强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两位数增长。绵阳位列2023数字百强市第46位,较上年上升9位。城市智脑一期工程建成投用,“5G+政务外网”试点成果全省推广。中国移动川北算力网络中心落地绵阳。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企业2家、全国数据安全试点企业7家、全国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典型案例2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入选省级“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1个,长虹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绵阳入选全省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三)全力实施开放活市战略,抓改革促开放,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我们坚持跳出绵阳看绵阳、跳出四川看绵阳,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推出一揽子破题发展的改革举措,一批重大改革事项落地见效,获评全省开放发展示范市。
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57项国省改革试点加快推进,50余项改革经验在国省推广,10项重点自主创新改革、5项“微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医疗两项改革经验做法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应收账款融资长虹模式”“设备仪器贷”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典型案例。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国企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大关,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现倍增。华丰科技成为全省首家自主培育的科创板上市国企。全面创新改革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4项国家发榜任务通过验收,3项新揭榜任务扎实推进。“聚力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跨越式提升中国科技城创新能级”成为20个“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市域案例”之一,是全省地级市唯一入选案例。“新时代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的涪城实践”入选全国“新时代10年地方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特别案例”,是全国7个县域案例之一。
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举涪江旗帜、聚流域力量、乘协作东风、建区域中心”,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协同发展步伐加快。开展涪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等活动20余场次,签署合作协议20余个,859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绵碚通办、涪江通办。与重庆合川等地和省内遂宁等地实现112项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惠及5000余万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在绵阳成功召开。
开放合作深化拓展。川青铁路安州段开通运营。中欧班列成渝号(绵阳)开行67列,中亚班列货载返程实现零突破。九绵高速江油至平武段、G5成绵扩容绵阳段、绵苍高速、广平高速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连续两年居全省第1位,通车总里程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突破700公里。南郊机场开通航线55条,旅客吞吐量加速恢复。北川永昌机场建成投用,成为全省民族地区首座A1类通用机场。第十一届科博会成功举办,3000余件尖端产品集中亮相,绵阳签约产业项目54个、金额910.6亿元。“三推”活动佛山行、无锡行、宁波行成效明显。全年新招引项目255个、金额2473.4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61个、百亿级工业项目4个,在全省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中被省政府通报表扬并授予流动红旗。外商直接投资突破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格鲁吉亚海外仓建成运营,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18.9%。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19条措施和惠企政策集成服务改革方案。实施“清淤治乱·清风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常态化暗访曝光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扩大企业家微信群覆盖面,举办“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192场,线上线下解决问题3500余个。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取得阶段性成效。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两集中一上网”和“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化改革加快推进,“一网通办”成绩全省领先。在全省率先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全市新增“四上”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92%。绵阳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获评优秀。
(四)全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优环境强服务,“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持续优化。我们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让各类人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显风采。
招才引智实现新突破。新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3万余名,兑付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1亿元。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绵阳)启动建设。用活市级储备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周转池,首次实施聘任制公务员招聘。聘请122名科技城招才引智大使,采取“带岗上门、带编进校”等方式,开展“以才引才+资本引才+上门引才”活动200余场次。
育才用才取得新成效。加大领军型人才培养力度,选拔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50名、技术能手113名,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在绵高校学生达16.4万人。引导企业与中高职院校“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5000余名。绵阳科技城产教联合体入选全省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名单。科技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势见效,入驻企业89家,保障全市重点企业和特色产业用工2.5万余人次。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职业能力建设创新改革先行区加快建设。新建国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
人才环境得到新改善。组建规模3亿元的人才股权投资基金。科技城人才安居工程深入实施,持续兑现引进人才安居补助,新建成高品质“拎包入住”人才公寓1000余套。建成科技城人才之家、科技城人才网。发放科技城人才卡1535张,为高端人才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更多人才选择绵阳、扎根绵阳、筑梦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