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成华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需加力加劲;产业发展质效不够高,先进制造业体量较小,都市工业、现代服务业尚未培育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支撑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企业集聚不足;城市环境面貌、功能品质还不均衡,部分区域城市界面老旧、空间结构散乱、功能配套不够完善,还缺乏五星级酒店、超甲级写字楼等高端载体,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民生领域存在基本配套和优质资源“双短缺”现象;安全稳定基础还不够牢固,城市消防、燃气安全、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城市治理服务和安全管理压力较大。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这些问题加快解决。
二、2024年重点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推动成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重要一年。按照区委总体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决策部署,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聚焦“七个更加突出、更高水平”[10],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扎实做好六篇文章、加快实现六个攻坚突破[11],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赶考心态、奋进姿态、拼搏状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华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78%以上。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上述目标的确定,与我区“十四五”规划目标紧密衔接,既是服务国家省市发展大局的使命所在,也是推动成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形势所需,更是回应经营主体、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美好期盼的职责所系。
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抓投资、促消费、拼项目,奋力推动经济稳中有进。坚定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量质齐升。
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稳定器”作用,围绕“六个一批”[12]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加强用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强化“月调度、季评估”,加快推进341个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特别是40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533.2亿元以上。聚焦国家政策性资金投向扩大投资,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和各类金融支持工具,锚定“三大工程”[13]开展重大项目策划储备行动,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5个、“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1个,建设保障性住房400余套。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扩大产业投资,加快推进92个产业化项目建设,重大产业化项目完成投资145.6亿元以上。聚焦提升功能品质深挖基础设施投资潜力,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公共服务、新基建项目,抓好地下管网等“里子工程”建设,建安工程投资增长6.5%。
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潜力。抢抓省委“消费促进年”和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机遇,持续优化“三个十”[14]消费举措,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亿元以上。做优消费新场景,大力推动“2+2+3”商圈[15]升级扩容、昭觉里特色街区(二期)等特色街区加快建设,力争打造消费新场景10个以上。塑造消费新名片,打造“新十二月市”特色消费品牌,开展“熊猫家园·成华好礼消费节”等系列品牌消费活动100场以上,全年引进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30个以上。激发消费新活力,大力提振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创新拓展电商直播、电子竞技等线上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新增长点,做大做强华星璀璨等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消费平台,争创省级电商新业态基地。
千方百计培育外贸外资。聚焦提升经济外向度,制定出台成华区推动外贸转型发展支持政策,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离岸贸易等外贸新模式新业态,引进建设外贸综合服务站,支持企业开展AEO高级认证,鼓励企业参与“千团万企出海”等国际商贸交流活动、拓展海外市场。实施重大外商招引突破行动,引进俄罗斯天然气RCA等重点外资项目,探索QFLP基金、外资并购、返程投资等引进外资新路径,加强外资企业服务,实现外商直接投资1.56亿美元以上。
(二)抓创新、重转化、添动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激活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着力增强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效能,携手电子科技大学打造“两中心一学院”[16]、提速建设工业软件孵化中心大楼,联合成都理工大学共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推动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支持高校院所与龙头企业组建柔性产学研联盟,助力中测院建设新型光电子信息技术现代先进测量实验室、光健康安全产业计量中心,力争全年创建创新平台4个。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鼓励雅砻江水电等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四上”企业研发经费分别达860亿元、40亿元。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坚定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一号工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行动,大力支持高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科技人才、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活动12场以上,力争全年入库科技成果不低于30个,实现项目合作10个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4个以上。积极优化成果转化生态,加快布局建设一批中试熟化、概念验证、小批量试生产等中试平台,实现产业概念验证中心零突破。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攻坚,力争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