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完成规划编制和化工集中区认定工作。投资1.06亿元,实施工业园区道路、管网、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承诺制+区域评估+标准地+全代办”改革的集成效应。坚持“亩均论英雄”,实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全力推动闲置资源大起底,推动闲置土地和厂房整合利用,增强大项目落地承接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加强智慧园区、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实现管理信息化、服务精细化。
(四)坚持扩容升级,构建更有效能的服务体系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并进,提振县域商业氛围,努力让生产性服务业重现忙碌,让生活性服务业“烟火味”更浓。
加快恢复文旅市场。实施旅游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主动融入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突出沿河、沿山、沿沙三条精品旅游路线,弘扬黄河流域文化,依托三盛公水利枢纽、阴山遗址、兵团博物馆,打造研学游、红色游、乡村游、自驾游、康养游、度假游新业态。建设纳林湖水上船屋营地,完成5A级景区申报。推动阴山岩刻危岩体保护工程,启动实施鸡鹿塞东墙修缮和遗址公园项目。加快巴彦高勒、金色港湾假日酒店建成投用,不断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办好第三十一届华莱士节、中国乌兰布和沙漠音乐节、沙漠汽车越野挑战赛、全国垂钓大赛、冰雪旅游、鸡鹿塞徒步行等休闲文化活动,真正把人气聚起来、名气打出去,打造西部旅游消费集聚区、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持续发展电商产业。优化布局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空间,主动与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构建本地特产供应链和共享云仓体系。加大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孵化,培养一批本土特色的网红主播,拓宽本地区优质特色产品销路,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突破5亿元,力争打造国家农村电商协同发展示范区。
持续释放消费活力。鼓励发展“互联网+”消费业态,抓住传统节日和网络热销时段,举办好物直播周、消费促进月、金秋消费季、网上年货节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投入100万元,开展消费券发放活动,促进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扩面增量,推动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发展,力争拉动消费1500万元以上,最大限度激发消费潜力。
(五)坚持建管并进,塑造更有品质的城市形象
紧紧抓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机遇,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弱项,统筹实施七大行动,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实施道路打通行动,投资7000万元,启动实施东风街、南环路、团结路等延伸打通工程,进一步优化城区路网。扎实推进包银高铁、国道110、国道628磴口段、黄河大桥工程等交通项目建设,实现市政道路与干线公路高效衔接。实施管网更新行动,投资1316万元,实施清洁取暖城区供热管网改造二期工程,新增供热面积21万平方米。投资4370万元,实施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二期工程,不断提升中水回用率。积极争取城镇防洪排涝、“四类管网”更新改造项目,消除城市“生命线”安全隐患,不断提升管网设施整体质量、运行效率和服务管理水平。实施居住环境改善行动,投资1亿元,建成金色港湾B区,开工建设中央公园二期,新增房地产面积11万平方米。投资9353万元,实施5个老旧小区、5个片区非成套住宅改造项目,以走小步不停步加大平房区拆迁改造工作,进一步提升住宅使用功能和宜居水平。实施文体设施建设行动,新建集图书馆、展览馆、市民服务中心、足球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广场为一体的黄河流域文化园。修复公园、绿地、城区水系等公共场所破损环境,配建体育健身设施,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加大闲置空地绿化美化力度,加快提高存量绿地品质和功能,新建“口袋公园”4个,芍药育苗面积达到500亩,新增园林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努力实现“黄土无裸露、绿化无死角”,让绿网成荫。实施“烂尾”工程整治行动,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盘活存量资产,实行“一楼一策”,切实解决制约棚改尾留项目的“瓶颈”问题,力争复工一批、盘活一批,回迁户住房安置问题全部解决。动真碰硬解决久拆不动、拆而不净等历史遗留问题,努力实现棚改工程、片区危房清零。实施城市管理整治行动,系统开展城市“微整形”“微治理”,启动城区废旧烟囱、铁塔拆除工程,加大沿街立面和违法建设整治力度,持续清理私搭乱建等市容顽疾,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提高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水平,营造更加整洁有序的城市面貌。
(六)坚持绿色发展,改善更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要持续加强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坚决遏制滥开滥垦破坏草原和地下水无序开采行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万亩板下经济项目,形成集光、电、林、草、药、牧为一体的光伏太阳能生态综合利用模式。投资800万元,实施奈伦湖扩容工程,切实提高生态补水和抗旱减灾能力。投资2388万元,高标准实施西部荒漠综合治理项目,积极争取投资5565万元的欧洲投资银行生态治理等项目,完成工程固沙、封沙育林、草原改良等生态工程14.8万亩,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启动实施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试点县项目,划定县域宜林绿化空间,确保生态经济协同发展。不断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建立草原网格化监管机制,强化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管理。严格落实黄河滩区“三区两线”重新划定及禁限种等工作,清除行洪隐患。争取实施黄河三期东地险工段治理项目,保障黄河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