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服务业加快恢复。立足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实际,积极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全力推动新阶段新形势下文旅复苏发展。聚焦打造锡林郭勒草原旅游集散基地和原生态草原旅游目的地,完善《锡林浩特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锡林浩特市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专项规划》编制,不断健全旅游业体系。完成南山体育公园、白银库伦旅游公路、千里马道、马都不夜城二期、智慧文旅云平台5个项目,实施柳兰开发、白银库伦草原火山旅游景区2个项目,促进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加丰富。加快首放·锡林郭勒奶酪文化产业园、那达慕风情园、马文化综合服务区提升改造项目建设,推动“中国马都”旅游休闲街区创建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不断满足大众旅游多层次需求。深入开展全民消夏、全民健身、马文化系列活动,融合开展民族体育、音乐、户外、旅拍、美食、奶酪等多种元素文旅活动,不断提供更多沉浸式、场景化、多元性的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业尽快恢复。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鼓励中小型传统商超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转型。完成空港物流园区产业规划编制,支持安快、天亨物流园区盘活发展。推动冷链物流、大宗物流、快递物流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盟府中心城市首位度。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京东等国内大型电商平台“云仓”本地化建设。依托锡林郭勒公共区域品牌,推动更多“本地造”产品线上销售。
(三)坚持抓保护、优生态,全力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牢牢守好生态红线和绿色底线。加强生态修复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巩固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成果,力争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历史遗留无主废弃采坑治理项目,完成治理1.89平方公里;强化绿色矿山建设,实现全市露天煤矿全部建成自治区级以上绿色矿山,推动有条件的矿山企业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严格落实河湖长制,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严厉打击非法取水行为,确保地下水位持续回升。严格落实林草长制,加大自治区级林长制示范点建设,认真执行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全面落实禁休牧和草畜平衡各项措施;有序推进沙地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林业生态建设4.3万亩、草原围栏封育20万米、退化打草场修复治理1.5万亩;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强化灾害应急防治能力建设,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分别控制在0.9‰、3‰以内。
坚守绿色发展底线。常态化治理“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燃煤小锅炉,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提高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水平。实施锡林河流域重点河段围封、视频监控工程,确保锡林河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建立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监管企业名单,推动土壤资源安全利用。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充分把握国家政策,积极争取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项目资金支持,推动低碳绿色发展。
(四)坚持抓品质、提能级,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坚持以人为核心,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升品位,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坚持规划先行,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及城市各专项规划成果全过程管理应用,以高标准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发展。有序推进散乱地块整治,完成43公顷批而未供、7公顷闲置土地起底消化处置任务。完成苏木镇场地形勘测、居住小区地下管网测绘工作,摸清城市地下“家底”。实施2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发展留足稀缺资源和战略空间。
全面提升城市能级。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根据城市体检评估成果,加快推动城市更新行动。围绕给排水、市政道路、环境卫生等领域,实施城市重点项目50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06个。推进自建房安全整治行动,全面完成自建房排查录入工作。有序推动美化亮化、城市路灯改造、公园游园建设等工程,全面提升城市景观品质。抓好“三水”管网、供热管网、燃气管道升级改造,解决群众用水用热用气问题。推动垃圾焚烧发电、新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巴彦宝拉格水源地供水工程等项目建成投用,提高城市保障能力。升级扩展12345热线智能应用,实现便民服务科学化、智能化。实施城市智慧交通、道路标线改造、断头路打通、停车设施建设等工程,缓解停车难、行车难问题。提档升级公厕38座,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大设备购置更新力度,建成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5%以上。打造高素质物业服务队伍,推动物业管理全覆盖向高满意度转变。开展城市环境治理行动,全面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加快推进“一网统管”体系建设,扎实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
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保持财政投入只增不减,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0个。深化联牧带牧机制,依托牛、羊、马、草等畜牧资源,组建领军型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紧密型牧企利益联结比例达到70%以上。开展合作社“空壳社”清理注销工作,促进合作社规范化经营。实施牧区饮水安全工程,新建水源井63眼、储水窖78座。深入开展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户厕改造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提高牧区社会化服务队伍服务频次,完成户厕整改150户、新建户厕170户。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巩固在90%以上。完成4条牧区公路建设,不断拓宽乡村振兴“幸福路”。发展壮大新型职业牧民队伍,为产业发展打牢基础。鼓励优秀农牧业技术人员扎根基层,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