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筑高质量教育体系。积极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投资1亿元实施育才、新时代等4所幼儿园建设项目,推动公办幼儿园提质增效。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投入7.1亿元实施包钢八中、包三十五中昆南分校等16所学校新改扩建工程,做好初高中剥离和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南北部区学校布局。主动适应新高考新课程改革,发展特色多样高中教育,打造包钢四中国防教育特色校,其他普高发展艺术、体育、小语种等特色项目,打造高质量特色课程体系。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深化与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合作办学,继续推动“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建设。实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二期重点项目,启动区校一体化教育中枢平台建设,更新85间中小学计算机房、60间初中创新实验室、60间录播教室,争创“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试点区”、“国家教育大数据示范区”。推动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师计划,推进“名校、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工程建设,加大人才引进,激励全体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不断增强教师队伍执教水平,全力打造自治区一流教育强区。
三是深入推进健康昆区建设。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重点抓好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千方百计关心医护人员。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全力以赴保障医疗物资供应,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切实守护好群众的身体健康。全面提升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依托辖区三甲医院整合区内医疗资源,打造紧密型医联体,推动卜尔汉图镇卫生院、昆区医院年内投入使用,打造12家优质型、2家示范型中医馆(蒙医馆),建设昆都仑区心理服务中心。改善“一老一小”服务水平。不断扩大优质养老产品和托育服务供给,建成一所公立托育服务中心,打造26个老年友好型社区,将友谊19小区打造为社区养老模式典范,建成儿童友好、青年向往、老年关爱的幸福城区。
四是构筑更加健全的社保体系。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异地就医结算等政策,持续扩大参保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常态化帮扶与临时性救助“双兜底”。推进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跨省通办”,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
五是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开展“魅力昆都仑”品牌文化惠民演出、“全民阅读”文化活动450余场。用好7家数字型文化总分馆,持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广全民健身理念。实施“1+1+N”全民健身工程,整合公园、广场、小区内空间资源,新增配备全民健身设施,打造布局合理、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点线面结合的“15分钟健身圈”。树牢社会文明新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礼让行人、光盘行动、规范停车、爱护环境等文明新风,引导公众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树立绿色环保观念。
(七)全面抓牢发展和安全,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最坚决态度守牢安全底线,夯实平稳发展根基。
一是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要求,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持续加强全社会安全宣传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关注、监督、参与安全生产,依法打击安全生产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应急装备建设、强化实战演练,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全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举债机制,严格执行债务限额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非法金融活动,做好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是全力抓好平安昆区建设。始终把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切实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构建形成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大防控”格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盗抢骗、养老和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等违法犯罪活动。壮大群防群治力量,搭建“综治中心+辖区民警+网格员+义警队+群众”联防联控模式。
四是全力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社区(嘎查村)网格化治理工作走深走实,强化数据赋能社会治理,全面推进智慧党建、智慧社区、智慧城管、智慧监管等拓展应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全力化解信访积案,依法依规维护信访秩序。高质量完成“和谐同行”三年行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全面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五是全力抓好民族团结进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筑牢民族团结基石。打造“红石榴民族文化广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促进各族群众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度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