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微治理”工作法:指推行村民代表+党员+网格的“微网格”管理模式;动员“三员”(纠纷义务调解员、乡风文明监督员、村级事务协管员)做好“微公益”;做细“积分管理”,树立“微形象”;组织各类创建活动,引导居民争做“微榜样”;实施“一带一户”,体现“微关爱”。
“绿电园区”:指产业园区生产中实现低碳甚至零碳,全方位实现绿色环保的产业园区。
“四争”:指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争示范。
“六新六特六优”:“六新”产业指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现代化工、轻工纺织六个重点产业;“六特”产业指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个特色农业产业;“六优”产业指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电子商务、会展博览六个重点产业。
“三新”产业:指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产业。
项目“五比”要求:指春比开工、夏比建设、秋比成果、冬比储备、全年比增长。
“四闲”:指闲置资金、闲置资产、闲置土地、闲置项目。
“六权”改革:指用水权改革、土地权改革、排污权改革、山林权改革、用能权改革、碳排放权改革。
“四水四定”:指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放管服”改革:“放”指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管”指创新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服”指高效服务、营造便利环境。
“一业一证”:指优化行业准入业务流程,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大幅压减审批环节和时限,简化审批手续,有效提升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更大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瞪羚企业: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指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特征。
“完整社区”: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
海绵城市: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三类人群”:指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
“四查四补”:指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对照防止规模性返贫的要求,查找弥补因灾、因疫、因突发公共事件、因市场波动等引起的损失、有效化解返贫风险,排查解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漏统、漏项、漏扶、漏管“四漏”问题,排查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问题,解决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弱项问题。
“两个高于”目标:指移民群众收入高于农民收入增幅,农民收入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五优”瓜菜基地:指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的瓜菜生产基地。
“四尘同治”:指煤尘、烟尘、扬尘、汽尘共同治理。
“五水共治”:指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乡污水、农业退水共同治理。
“六废联治”:指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粪污、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联合治理。
“六位一体”防沙治沙经验:指在毛乌素沙地探索出的外围灌木固沙林、周边乔灌防护林、内部经果林、养殖业、牧草种植、沙漠旅游业“六位一体”沙区经济模式。
“双碳”:指碳达峰、碳中和,中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双控”:指控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碳达峰十大行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两高一低”项目:指高污染、高耗能、低水平的项目。
“五育并举”: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双减”: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物业+养老”“家院融合”服务模式:指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发挥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根据不同区域人口结构、老年人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