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甘肃省)景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日)

  ——工业后劲持续增强。坚持传统产业绿色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协同发力,实施“强工业”行动,诺克公司电弧炉节能改造、鑫铭瑞电气制造厂等项目建成投用。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出台支持寿鹿山水泥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动产业链延伸拓展,6家企业上规入统。编制完成全县“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开工建设中核时代2吉瓦源网荷储一体化、协鑫渔光储互补等项目,新增新能源装机量18.4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总量81.9万千瓦。深度挖掘资源优势,冬青煤矿、白岩子煤矿等煤炭企业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寺滩郭家台煤炭探矿权交易50.16亿元。

  ——全域旅游蓄势待发。坚持龙头引领、地企合作、综合开发,与省公航旅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拟投资17亿元打造生态旅游大环线。制定《景泰县文旅赋能方案》,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索桥堡黄河文化遗址公园全面建成,世行贷款永泰古城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白墩子盐沼湿地正式列为国家湿地公园,我县进入国家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规划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序列。成功争取并开工建设中泉三合村、寺滩永泰村等5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项目,完成柏林山庄文化旅游生态观光园、大水䃎“石头部落”等A级景区复核验收,以黄河石林为龙头,串点成线、集线成面的全域旅游产业蓄势待发。

  一年来,我们夯基础、补短板、促升级,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规划引领、拆违先行、提升并重,下足绣花功夫,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

  ——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开展“33620”城市更新行动,建成人行天桥3座、街心公园3处,打造精品示范街6条,改造提升市政道路20条。新增绿化37.85公顷,城市绿地率16.23%。改造老旧小区161个8604户、棚户片区2个203户。全力解决“登记难”“一难两乱”问题,20个小区2675套房屋完成不动产登记,登记率90.5%,新增机动车停车位3317个。成立城市精细化管理办公室,扎实推进城市“清废”行动,清理积存垃圾1.5万余吨,拆除违章建筑8600平方米,更新废旧牌匾187块,补齐城市基础设施655处,完成早夜市提升改造,打造临时便民服务点5处,城市服务功能更趋完善,形象品位大幅提升。

  ——新城开发蹄疾步稳。实施“南拓东进”城市发展战略,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精雕细琢完善南部生态新城控制性详规,省农牧业良种场移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成立县动迁服务中心,完成旧改征迁1.6万平方米,城区纳储土地2274亩,打通东环路与昌林路、永泰路与西干北路“断头路”2条。顺利完成城区南北大门改造及绿景路建设,谋划凝练滨河大道、城南片区地下综合管线、寿鹿河综合治理一期等项目3个,总投资7.81亿元,新城开发建设拉开序幕。

  ——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45个“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建成省市县示范村35个。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开工建设国道247线景泰至水泉段公路,实施省道315线景泰至山丹公路维修工程44.8公里,硬化村组道路280公里,改造危桥2座,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3公里,省道101线喜泉“生命通道”建管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抢修农村水毁道路9条22公里,白墩子超限站启动运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除农村空壳房760院,复垦复绿850亩,改建卫生户厕3500座,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1万吨,乡村面貌焕发新颜。

  一年来,我们抓治理、筑屏障、守底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美丽景泰建设迈出新步伐。

  ——黄河战略全面实施。大力建设水利工程,永泰川灌溉引水、西部饮水安全水质提升供水、引大入中供水工程扩容改造等项目建成投用。健全《景泰县河道采砂规划》,完成年度开采方案、恢复治理方案和23条河道砂石资源储量普查评估。河湖长制有效落实,治理水土流失82.7平方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69个、封堵取缔5个,沿河养殖场等一批河湖“硬骨头”问题得到解决。编制《景泰县水利高质量发展规划》和《景泰县黄河沿岸开发性移民高质量发展规划》,储备景泰中部现代化农业供水、中泉电力提灌提质扩容等重大水利工程10项,总投资393亿元。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严守环境质量底线,统筹推进大气、土壤、水环境治理,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2%,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实施农村水源保障工程,受益人口6.18万人,黄河景泰段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功能区标准,县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谨守资源利用上线,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17.4万亩,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64.36公顷以内。出台《景泰县废旧农膜及秸秆回收利用综合治理办法》,废旧农膜回收率、秸秆“五料化”利用率、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均达80%以上。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两轮中央、第一轮省级督察60条反馈问题全部整改销号。开展河道非法采砂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完成26家河道采砂企业整治验收,河道岸线环境明显改观。

  ——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能耗强度控制在合理区间,农村清洁能源改造项目被确定为全省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成立绿色生态发展协会。积极构建“一廊一城两园”生态绿网体系,实施储备林育苗及经济林建设、生态脆弱区综合修复治理与森林质量提升等项目,完成储备林1.6万亩、国土绿化营造林6.8万亩。北部沙化土地可持续治理暨百公里生态廊道、南部生态新城建设列入省级项目清单。

  一年来,我们建平台、强服务、优环境,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强化开放内外联动、合作共赢,努力营造更加法治化、便利化、市场化的发展环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56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