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三大节会”,推动旅游三产增效。精心举办“丹凤花开等你来”“丹凤酒香邀你品”“丹凤果甜请你尝”三大主题节会活动,全面叫响“一城红酒·百年味道”品牌。坚持差异化发展思路,加快棣花景区提升工程,启动实施川道里·古村落开发,力促携程农庄项目建成运营。打造一批特色名镇和旅游景区,创建棣花国家乡村旅游重点镇、许家塬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创成4A级景区1家以上。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引进陕旅、携程等专业机构参与项目投资运营管理,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旅游+”新业态。深化消费增长三年行动,促进居民消费梯次升级。完善城乡商贸和物流体系,畅通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
(三)以乡村振兴为引领,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确保粮食安全。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2.5万亩,大豆种植3.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5万吨以上。全面落实“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扎实开展撂荒地清理治理,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以上,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持续深化食物节约行动,降低粮食损耗浪费。
开展“五双”活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提质年,以“五双”活动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开展防返贫、防风险“双防”保底线,加强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坚决防止返贫致贫;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水平,坚决杜绝颠覆性问题发生。开展补短板、补弱项“双补”夯基础,实施安全饮水提升、便民文化广场建设和县乡道路改造,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和兜底等政策,补齐政策落实、档案资料、群众增收等方面弱项。开展五小项目促增收、五大工程促振兴“双促”增实效,因地制宜发展“五小经济”,全年打造示范村12个、示范户100户,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增收;做好扶贫资产确权移交和日常管理维护,抓好村集体经济削薄提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推进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开展创亮点、创经验“双创”提质量,抓好竹林关、棣花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和3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围绕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争创市级以上典型案例或得到省、市领导批示推广。开展单项工作争优秀、国考省考争优秀“双优”上水平,力争在群众满意度、政策知晓率等单项工作或核心指标上获得省级以上优秀等次,在国家和省级后评估综合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
(四)以城市更新为载体,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四个四”理念引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为城市注入文化、旅游、康养、美学“四大元素”,实施由地上向地下、平面向立面、地面向空中、街道向小区“四个延伸”,落实无处不精细、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精心、无处不精彩“四精标准”,建设精致、宜居、韧性、智慧“四个城市”。开展城镇建设管理提质年活动,实施城市十大更新行动,加快金山康养城、红酒文化城、江南教育城、老君文化城四大片区开发,启动车站门前沉浸式市场公园、花庙路城市综合体、龙驹大街和路桥公司商业综合体等项目,抓好惠达·丹悦府、龙驹壹品等商住房开发和刘家河移民安置小区建设,力争年内建成丹江公园改造提升、全域污水处理等26个项目。加快竹林关省级重点示范镇、棣花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支持商镇、武关、峦庄等小城镇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落实12条示范街路和16个社区网格化管理责任,下茬整治乱占乱建、乱摆乱放等违法违规行为,抓好绿化管护和保洁保畅,确保国家卫生县城顺利通过复审。
建设秦岭山水乡村。坚持全域谋划、全域整治、全域推进、全域提升,以改造农村厕所和土坯(石板)房、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推动产业转型、业态转型,促进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两改两转三促进”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共享村落、数字乡村试点,推动乡村变景区、产业变景点、农产品变商品,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真正让丹凤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土房子、土特产变成金山银山。全年再建设秦岭山水乡村康养、旅游、宜居示范村36个,示范宜居农房100套;至少打造5个农村景区、5个产业景点,新增100个民宿床位,出租200套闲置农房。
丰富康养名县内涵。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交通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共建西商生活圈、生产圈、生态圈,支持森林康养、康养基地、康养地产、康养民宿发展,加快棣花休闲度假区和上运石地质公园建设,运营好金山康养产业园,力争望山居创建国家等级民宿,全力打造“中国康养名县”。围绕康养经济、露营经济、研学经济、亲子经济等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康养度假需求,引入产业、文化和管理资源,开发全生命周期康养产品和“康养+”新业态。常态化举办康养产业信息发布会,加快发展一批药膳美食特色酒店和品牌企业。
(五)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持续实行“双查”和“快查快处”机制,常态化打击秦岭“五乱”问题,推进尧柏东大山和皇台、辰州等矿山生态修复,巩固旅游景区、农家乐等专项整治成果,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全面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行动,打好松材线虫病“歼灭战”,全年完成营造林6.8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50平方公里。
抓好重点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抓好扬尘管控、“散乱污”企业治理,加快中央和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丹江流域污染防治项目,加强饮用水源地监管和保护,提升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能力,确保全域水质稳定达标。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业固体废物和塑料污染治理。快速启动锑浓度异常治理工程措施,今年要取得实质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