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打造创新研发、科技转化、产业孵化聚集区。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进县区分平台全覆盖,加快环陕理工创新创业园、中央创新区等建设,推进航空经开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引入一批创新成果落地汉中。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60家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30家以上。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进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构建科研、中试、孵化、产业化全周期服务体系,实施省市级重点科创项目70个以上,完成科技成果评价登记60项以上,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着力在促进生产力供给和创新创业上实现新突破,让创造活力在天汉大地迸发涌流。深入实施“天汉英才”计划,完善人才引育、评价激励、服务保障政策体系,建立充分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搭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多渠道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壮大秦创原科技经纪人、“科学家+工程师”、“新双创”三支队伍。启动创业汉中行动计划,实施高校毕业生融入汉中行动,吸纳8000名以上高校毕业生来汉发展,争创全国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市。
大力推进重点改革。深化投融资改革,着力在融资化债上实现新突破。深化金融综合改革,完成农商行组建,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整合升级一家市本级优质AA级投融资平台,健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直接融资额度达到30亿元以上,贷款增速保持在10%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6%以上。加快化解政府隐性债务,规范市级园区及国有平台公司投融资行为,遏制违规举债融资和新增隐性债务,着力降低融资成本。深化财政绩效管理改革,着力在提高财政投资拉动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建立重大投资监管机制,用好管好政府债券,改革财政直补直奖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深化行政审批、国资国企、特许经营权等领域改革,充分释放内生发展动力。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和“一带一路”大格局,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大力发展“汉西欧”班列贸易。推动宝汉巴铁路、兰汉十高铁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积极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落实西安汉中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推进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创新共享、生态共建、文化融合。
(七)聚力民生保障改善,加快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着力在提高民生供给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全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落实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若干措施》,支持自主创业提升经营性收入,抓好就业扶持带动工资性收入,创新收益模式增加财产性收入,强化政策保障促进转移性收入。健全企事业单位工资决定、正常增长机制,落实灵活就业和兜底保障政策,稳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扩大以工代赈规模,采取产业带动、入股合作、土地流转等方式,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实施“五个一批”拓岗就业工程,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公平。抓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达到92%以上。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双减”成效,深化集团化办学,全域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标准。强化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新创建2所以上省级示范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订单式”培养,新培养技能人才1万名以上,中职学校实现“双达标”全覆盖。支持陕西理工大学建设一流学科、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为汉中培育更多发展亟需人才。
加快健康汉中建设。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强重点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实施医院新建扩建等25个医疗基础设施项目,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规范民营医院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计划,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全力争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汉中。深化健康汉中行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建设国家试点,不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统筹发展文体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0个以上,组织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次以上,举办三国主题旅游大会暨诸葛亮高峰论坛、朱鹮生态文化节、陕南民歌节等活动。实施文化遗产活化工程,抓好国家羌文化保护实验区、可移动文物数字化建设,推进非遗工坊、传习场所建设。办好“一带一路”铁人三项等精品赛事,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让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险扩面提质计划,深化医保支付方式、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长期护理保险改革,完善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大病保险等制度,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覆盖面,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好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补贴和临时救助等政策,关心关爱困难群体。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拓展住房公积金“商转公”贷款业务。抓好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优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努力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八)聚力风险防范化解,加快构建安全发展新格局。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