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大力发展现代化工产业。实施重点项目5个。加速推进旭阳中燃年产300万吨焦化及制氢综合利用项目,确保6号焦炉、焦炉煤气制合成氨、干熄焦配套余热余压发电、加油加气加氢充电综合站等项目正式投运;全力推动三联化工电石炉搬迁技术改造项目建成投产;谋划实施旭阳中燃利用焦炉煤气年制1.5亿立方合成天然气、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和三联化工40万吨PVC材料、36万吨烧碱搬迁技术改造项目,打造现代化工示范基地。
三要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实施重点项目9个。大力推动恒源年产2×20万吨煅烧高岭土二期、超牌年产20万吨煅烧高岭土等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三友非金属矿洗选综合利用、绿盎煤矸石综合利用、恒源年产3×20万吨煅烧高岭土三期、久鼎年产20万吨煅烧高岭土、天皓年产130万吨玻纤基材、郭氏年产50万吨脱硫用石粉石、蒙能新能源材料和绿色纤维循环利用等项目;举办第二届中国煤系高岭土产业发展论坛,打造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四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实施重点项目7个。开工建设中电储能300MW风电、远景20MW分散式风电、清水河县25MW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全力推动大唐蒙西1000MW风电、广东风电300MW光伏公园、大唐万家寨200MW风电、中萃15MW分散式风电等项目建成并网;积极推动清水河县抽水蓄能电站纳入国家规划。充分发挥县属国企在区域资源导入、属地发展便利、争取政策支持等方面优势,推动新落地清洁能源项目全部由县属国企与外来投资方通过股份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打造清洁能源产业示范基地。
五要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实施重点项目5个。全力推动宜兵含油污泥处置利用扩能及技改项目建成投运;开工建设托清环保年处置11万吨危险废物及废弃资源再生利用、耀源污泥无害化处置中心、天赐源选煤厂环保技改、天神煤业环保煤棚升级改造等项目;大力支持企业加强绿色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六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施重点项目10个。加快推进黄河、长城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推动老牛湾通用机场建成投用,老牛湾码头、老牛湾城堡酒店、明长城小元峁段保护利用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加快推进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动农旅融合发展,高品质打造八龙湾、老牛坡、高茂泉、三岔河、易鸣谷乡村旅游度假区;开展旅游品质提升行动,推出3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四季游、红色游、研学游、生态游等旅游业态,让清水河旅游一年四季火起来。
七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实施重点项目8个。着力推动坤哲物流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做大做强、清水河县邮政快递物流仓储分拨中心建成投运;开工建设亿汇德煤炭物流园二期、蒙源煤炭物流园一期、顺通物流仓储库、宏利元粮食仓储库、城关镇重卡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喇嘛湾镇重卡物流综合服务中心、韭菜庄乡重卡物流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推动呼清高速落地建设,不断提升货物吞吐能力和辐射范围,打造呼包鄂榆城市群乃至黄河流域重要综合物流枢纽节点。
(三)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我们要下大力气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要让农业更强。全力夯实发展基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启动填沟造地工程,力争整理开发耕地1万亩。新建绿色杂粮示范基地12万亩、千亩粮食种植示范基地10处,实施耕地轮作5万亩,种植小香米谷子、黑黍子、莜麦等小杂粮30万亩,确保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稳定在6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7万吨以上。持续推进牧业规模化养殖,加快推进三十一号村人畜分离肉牛养殖场、现岱牛业万头肉牛养殖场建设进程。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谋划建设浑河滩智能温室、青豆沟村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二期)。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入驻企业投产达效,开工建设清水河县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一期项目,实施现代化智能种猪场、净菜净化及冷链食品生产线、新型职业农民生活区等6个项目。全力推进种质工程。依托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研发中心,建立优质杂粮种子库,不断提升小香米谷子、黑黍子等特色小杂粮品质。开工建设赛科星肉牛核心育种场、尊草农业雷猪育种场,继续推进30万只肉羊杂交改良项目,不断提升畜产品品质。推动赛科星国家乳业创新中心奶牛核心育种场与国家胚胎工程中心、优然牧业奶山羊养殖示范园区全面达效,推广种植优质饲草5万亩,打造优质种质、原奶供给基地,助力呼市向“世界乳都”迈进。全力打造品牌农业。依托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大数据中心、检测中心,探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可追溯体系。不断提升“清水河窑上田”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进中国“一乡一品”示范县建设,创建成为“中国小香米之乡”“中国黑黍子之乡”“中国海红果之乡”,推动地域特色农产品向品牌农业发展。
二要让农民更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为全县农村户籍人口缴纳防贫保险,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支持引导各村打造特色村集体经济项目,落实衔接资金1.2亿元,年内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33个,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5万元。加大资金补贴、技术支持力度,持续推进杂粮种植、设施农业、乳畜养殖、经济林果等富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培训高素质农民150人以上,提升群众专业就业技能和科学种养能力。进一步优化公益岗位设置,让脱贫群众就近就地解决就业。
三要让农村更美。积极推进乡村建设。打造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不断优化村庄环境,完善道路、水电、健身休闲等基础设施,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行动,新修改造街巷、通村道路113公里,新建维修农村供水保障工程14处,改造农村电网5公里,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扎实推动乡村治理。持续打造“四心一体”一揽子解决问题服务综合体,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继续推进“双扶一固”“孝扶共助”工作。运营好为老服务餐厅,让“家门口”的养老服务触手可及。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孝老爱亲”等评选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