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绿色低碳底线。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高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水平,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支持风、光、水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实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150兆瓦风光互补发电项目,协调推进两化天然气管网工程。积极推行农村人饮“阶梯水价”政策,促进水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利用。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建筑等创建活动,共建共享绿色家园。
(二)全力提质效,让经济发展更稳健。深挖产业优势,培育特色多元业态,构建质态更优、效益更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较具竞争力的产业高地。
巩固特色农业。加强撂荒地管理利用,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田1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3万亩以上,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按照“扩面积、提单产、延链条”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好线辣椒、花椒、核桃等特色种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着力打造万亩花椒基地1个、千亩线辣椒示范基地3个、百亩高品质核桃基地32个,特色作物种植比重达86%以上。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科学承接、高效运营“黄河彩篮”产业园区,探索建立以观光、采摘、休闲、娱乐创意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大园区发挥大效益。抢抓部省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重大机遇,严守禁养区、限养区红线,建成生态牧场1个、规模养殖场15个,打造万头牛羊养殖基地5个,草食畜饲养总量达到135万头只以上。
发展富民工业。坚持因企施策、分类指导,着力帮助工业企业破解土地、融资、销售等要素制约,营造重商安商亲商富商的良好环境。积极支持重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打造拳头产品,扶持有一定规模的帮扶车间、传统产业向企业工厂转型升级,全力推进粒粒康、白驼、艾麦尔等企业扩能增效,达山肉业、化青一体化加工车间建成投产,雪舟三绒集团入驻园区,谢坑铜金矿恢复生产,争取年内培育规上企业3家以上。进一步理顺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产业园管理体制,修编完善园区功能分区、项目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速配套新丝路会展中心、民俗一条街、“一核两椒”展示馆、农副产品集散交易中心等园区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和投资吸引力。深入推进“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下功夫招大商、选好商,打造招商投资“新洼地”,力争全年招商引资6亿元以上。
深化全域旅游。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聚焦“特色民族休闲旅游名城”建设定位,发挥循化“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为一体高原县”的唯一性优势,推动主要景区“晋级升位”、大小景点“串点成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撒拉故里民俗文化园二期、撒拉印象城、撒拉尔水镇、文都大寺修缮、清水禹王谷生态休闲度假区等重点文旅项目,匠心打造红光村、班禅故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统筹谋划实施黄河文化国家公园、喜饶嘉措大师纪念馆、清水湾沙滩、撒拉小镇等项目,培育旅游发展新爆点。加快孟达天池青藏高原珍稀植物园建设,打响全省最美秋景旅游品牌。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筹办第十六届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等品牌活动,争创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加快建设文体中心,高端规划建设标准化篮球场,新建乡村全民健身场14个,持续打响“篮球之乡”品牌。力争全年完成旅游基础设施投资4.5亿元,接待游客48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5亿元以上。
(三)着力强能级,让城市建设更协调。始终把“精心、精细、精品”要求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建管并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
严格管控规划。严守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同步做好城镇修建性详规、重点乡村建设规划和景观风貌、绿地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编制,推动十里经济带、黄河景观带、河北新区、波浪滩生态休闲区等组团发展,着力构建“双城融合、产城一体、职住平衡、显山露水、特色浓郁”的城市发展格局。
推动城市更新。积极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建成县城南滨河路、蛤蟆泉路、尕庄路、街子东西滨河道路等11条市政道路,建好城市地下停车场,配套完善给排水管网、城市绿地和公交港湾。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完成老旧小区楼院改造1190户。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有序推进威隆、碧桂园、力盟等房地产开发项目,提升群众居住品质和城市品位。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集团化运营,提升融资服务能力,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
精细管理城市。创新管理理念,提高精细管理水平,构建规范执法、堵疏结合、市场运作、业主负责、社区自治的城市管理机制,做到坐商归店、农贸归市、摊点归区、广告归栏、车辆归站、垃圾归场、物业规范。有序实施朝阳南路、迎宾南路、天池路等新建市政道路亮化绿化工程,让县城小而精、精而美。坚持城市颜值和市民素质齐抓共塑,争创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
(四)倾力抓三农,让乡村生活更富足。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确保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走好循化特色乡村振兴路。
加速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产业、就业、消费、金融等帮扶措施,提高过渡期内项目建设质效,推动饮水、住房、收入等问题动态清零。加快编制“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高标准打造街子镇、清水乡下庄村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打好村集体经济“复壮提升”组合拳,力争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800万元以上。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再集团定点帮扶,进一步拓展协作关系和帮扶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