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团结自觉,凝心聚智“合力干”。坚持民主集中制,坚决执行市委决定,带头维护班子团结,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凝聚集体智慧。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汇聚各方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干事业,齐心协力促发展。
增强廉政自觉,严以律己“清廉干”。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廉洁奉公、忠诚事业”的敬畏感,正心明德,严以律己,以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的良好形象保持清廉底色,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加强审计监督,“三公”经费“做减法”,民生保障“做加法”,用政府“紧日子”换取群众“好日子”。
各位代表,昂首奋进新征程,接续奋斗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初心使命,锐意开拓进取,以勇作示范、赶超进位的昂扬斗志,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谱写好新时代陇南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不懈奋斗!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即“十三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2021年底预计达到500亿元。
[2]13座重点城市:即陇南通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乌鲁木齐、杭州、贵阳、青岛、西安、兰州、成都、银川等13座城市。
[3]“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4]产业扶贫“宕昌模式”:即宕昌县针对龙头企业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小散弱”的短板,探索建立了“以贫困户为基础、村办合作社为单元、乡镇联合社为纽带、县联合社为主体、股份公司为龙头”的金字塔形产业发展体系,在脱贫攻坚富民产业培育中带贫成效明显,成为陇南产业扶贫的成功范例,受到全国关注。
[5]“三化”:即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
[6]“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7]“3229”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即关注三类重点人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困难户;设定两个认定条件:收入、两不愁三保障;采取两种筛查方式:线上筛查、线下走访;实施九类帮扶措施:产业、就业、医疗、教育、住房、饮水、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扶志扶智。
[8]“十查十看”集中行动:即一查责任落实,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是否持续压实;二查政策落实,看主要政策是否保持总体稳定;三查工作落实,看有效衔接重点工作是否接续推进;四查有效衔接,看生产生活条件是否持续改善;五查机制落实,看三类人群管理是否规范;六查资金使用,看各类资金是否安全高效;七查资产监管,看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是否有序推进;八查问题整改,看风险隐患是否有效化解;九查档案管理,看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是否规范完善;十查驻村帮扶,看“六大员”作用是否持续发挥。
[9]“一核、两心、三轴、四区、十线、百村”全域旅游格局:一核,即一个核心大景区,将宕昌官鹅沟大景区打造成为集山水生态观光、红色文化体验、古国民俗风情体验、中医康养保健、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5A级旅游景区,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两心,即两大集散中心,发挥武都和成县的交通区位优势,将两地打造成为陇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集散服务中心和城市会客厅。三轴,即三条景观主轴线,分别为西部集聚发展纵轴、东部引流提升纵轴、中部串联延伸横轴。四区,即四大区域布局,分别是北部秦文化历史发展旅游区(礼县、西和)、中部徽成盆地康养避暑度假区(徽县、成县)、南部亚热带民俗文化旅游区(武都、康县、文县)、东西部红色文化旅游区(宕昌、两当)。十线,即十条文化旅游特色线路,包括山水生态游、历史文化游、红色文化游、美丽乡村游、休闲养生游、亲子研学游、山地探险游、民俗风情游、特产美食游、茶乡酒乡游。百村,即提升改造100个文旅康养示范村。
[10]十大康养业态:即深度挖掘陇南康养优质旅游资源,重点围绕“观养、林养、乡养、文养、食养、药养、动养、居养”八大新兴业态和康养旅游工业、康养旅游商业两大体系,构建康养旅游全产业链,推进陇南康养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11]“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
[12]“双碳”:即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13]“一老一小”:即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14]“四好农村路”: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5]“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6]“三大革命”:即厕所革命、风貌革命、垃圾革命。
[17]“五城同创”: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18]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即教育部推出的“互联网+教育”发展计划,主要任务包括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等“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构建一体化“互联网+教育”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