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5日)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起势之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落实“五大任务”,推动“六个工程”“六个行动”,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全力以赴抓执行、抓落实,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2%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实施重点项目12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1700亿元以上,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00个以上、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一)持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紧扣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因地制宜优化提升“六大产业集群”,同步推进耦合成链,按照自治区“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助企行动”要求,实施“六大产业集群”项目490个,完成投资900亿元以上。

  全力推进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成投产伊利奶粉三期、奶酪三期,蒙牛乳铁蛋白深加工、九期奶粉,圣牧低温日产500吨乳制品等项目;推动建立奶粉国储调节机制;引进落地帝斯曼—芬美意公司益生菌项目;开工建设优然牧业、蒙草集团饲草产业园;提档升级玉泉区食品产业园、武川县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区,集群产值达到500亿元,把“中国乳都”这个品牌擦得更亮,全力向“世界乳都”迈进。

  全力推进以绿色电力为引领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建成投产金山电厂三期、托清经济开发区绿色供电等项目;开工建设140万千瓦抽水蓄能二期、鸿盛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隆基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天皓源网荷储一体化、远景100万千瓦独立储能电站、新远景总部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清水河10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集群产值达到880亿元。

  全力推进以碳基、硅基材料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建成投产阿特斯新能源光伏全产业链一期、芯源5GW、环晟10GW高效太阳能组件等项目;加快建设昌瑞半导体、钜瓷高纯氮化物电子陶瓷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赛盛新材料产业园、协鑫纳米硅、旭阳360万吨焦化一体化综合利用、中船特气高纯电子气体二期等项目,集群产值达到820亿元。

  全力推进以生物疫苗、合成生物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成投产常盛制药灯塔工厂、金宇共立宠物疫苗、神康医疗脑机接口高端制造等项目;正式运营科拓食用益生菌共性技术、奥普赛动物血清、金达威等研发中心;开工建设瑞普微生物蛋白产业化、华苏生物强力霉素、华润双鹤合成生物产业基地等项目;启动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智造谷,集群产值达到220亿元。

  全力推进以绿色算力、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成投用显鸿科技集成电路产业园、中国联通数据中心二期、火山引擎算力中心一期、建行、交行、农行数据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九州智算、华著智算、光环新网等项目;开工建设皓扬云大数据科技中心、“京数蒙算”智算产业园、中国农科院、人保集团、浦发银行数据中心等项目;推动百度、抖音、三六零、网易、汉王科技等高端数据标注板块落地,承担国家数据标注试点任务。算力总规模达到10万P以上,其中智算9万P以上,集群实现营收600亿元。办好2025中国绿色算力大会,让“中国云谷”更有“含金量”。

  全力推进以低空经济、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投产智航科技、宝升高科、霁航科技等无人机制造,吉利远程商用车制造基地、圆速蒙泰氢电商用车等项目;开工建设双杰电气超高压变压器、叁零陆零超级电容等项目。拓展低空经济在电网巡检、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方面试点应用,加快内蒙古电力航检中心、民用无人机考试中心、中国融通无人机物流调度中心等项目落地。

  (二)持续塑造首府现代服务业优势

  深入拓展多元消费。开业运营华润万象城、Ole'精品超市,积极引进汇能、华茂等品质酒店,丰富中山路、东客站等重点商圈业态,落地首店、旗舰店20家以上。持续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培养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兴热点,因地制宜布局精细养生、银发经济等业态,打响首府跨年夜、演唱会品牌。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入推进金融业法人、贷款、结算“三落地”,金融机构数量突破140家,贷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组建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文旅体商融合发展基金,支持颠覆性技术专项基金进行风险投资,鼓励产业发展基金进行股权投资。积极推动2家企业上市,新增“天骏板”挂牌企业5家,直接融资规模突破1600亿元,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用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持续推进“雕塑之城”建设。加快大窑文化遗址公园、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辽代白塔遗址公园建设。创作提升话剧《大青山》、舞剧《敕勒川》、晋剧《大漠春归》等一批精品剧目。全面提升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景区建设管理水平,启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规划建设呼哈风情铁路漫游项目,加快推进云中盛乐度假区项目,伊利草原乳文化景区争创国家5A级工业旅游景区。全面开放圣水梁旅游区,逐步开放哈达门、了目山等16处大青山休闲观光点,完善提升阿尔泰游乐场、南湖湿地公园等功能,持续提升章盖营、水磨村、莫尼山、乌素图东西村等特色小镇品质,让首府成为大家都想来看看、都想来转转的理想目的地。

  加速对外贸易提质扩容。深入实施“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建成投用明品福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建设中农联国际冷链物流电商产业园,开工建设家家悦冷链物流项目,打造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空港物流枢纽、跨境电商产业园、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打造北疆国际枢纽港。建设“天津(秦皇岛)—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分拨中心,加强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等地合作,开辟国际联运通道。加快打造中欧班列集散中心、多式联运枢纽中心,打造JSQ班列出口基地,发运中欧中亚班列150列以上。

  (三)巩固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建立“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行“项目清单”“基础指标”“增存挂钩”土地指标管理模式,推动用地向优势地区项目集聚地倾斜。率先推开“单元控规+实施方案”规划管理模式,编制中心城区40平方公里单元控规。开展交通优化提升、平急两用公共设施布局等专项规划研究,高水平规划东部环白塔机场生态宜居区。

  增强首府辐射能力。盛乐国际机场建成通航,对标一流打造绿色低碳国际机场,争取盛乐国际机场第五航权,全面打开首府对外联通新通道。争取呼包高铁、呼鄂城际铁路项目纳入国家规划,S43机场高速、S29呼凉高速、S311武川至杨树坝公路建成通车,S27呼鄂高速开工建设,推动新机场周边路网建设。继续深化“呼包鄂乌”一体化进程,扩大呼包“同城化”协作范围,推动呼和浩特都市圈纳入国家规划,让首府真正成为引领区域、辐射周边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建设昭乌达高架与南二环互通立交、成吉思汗大街东延伸段、金航大道、云港大街等桥梁道路工程,打通群艺馆西巷、惠民街等19条“断头路”,完善“青年社区”、科技城等片区市政道路。实施“温暖工程”2.0版,启动“西热东送”工程,解决东北部热源不足问题。更新改造59.5公里老旧燃气管网。探索老旧小区自主更新机制,实施27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解决460个小区“吃水难”、467个小区管网雨污混接问题。维护提升城市绿道200公里以上、公园游园200个以上,不断给首府群众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有效提高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升级城市大脑4.0版本,科学有序推进AI智能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城市运行保障等方面应用。引入数智招投标平台,实现全流程透明管理和风控预警。推动12345接诉即办、“运管服”平台和城市大脑深度融合,加快实现“一网统管”,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系统支撑。

  (四)有力夯实农业农村基础

  稳定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31万亩。深入推进“菜篮子”工程,新增设施农业1.1万亩、改造提升4300亩。在托县、土左旗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70万亩,全过程挖掘单产潜力,大面积普及均衡增产。

  振兴农业产业。推动土左旗创建国家级、托县创建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加快建设嘉仕数智农场三期、中清设施农业等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防止返贫监测,深化京蒙协作帮扶,深入实施农畜产品销售倍增计划,助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优化村居环境。深入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等工程,加快数字乡村、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和林格尔县、赛罕区等旗县区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争创自治区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19个。

  (五)全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大生态建设保护力度。高标准完成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申报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试点。启动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住居民生态移民。全面推进禁牧休牧,持续开展春季休牧和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合理核定载畜量,有序减少养殖规模。建设林业碳汇交易服务中心,实现碳汇数据系统化管理。

  持续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全面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加强应急减排清单标准化管理。开展涉气行业低效失效治污设施排查整治,完成1家火电、1家焦化、12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工程机械环保编码登记三级联网,基本消除铁路货场、物流园区等区域内作业车辆“冒黑烟”现象。健全完善秸秆回收利用体系,力争全年无重污染天气。

  统筹解决制约首府发展的水资源问题。深入实施“节水行动”,全面推进引黄三期引水输水、净水配水工程,实施引黄一、二期备用输水管线提升改造工程。强化农业、工业、生活节水,探索建立农业节水“水电”联动机制;全面推行工业“以水定产”,对园区、企业用水逐步实行预算管理,建设节水型园区、节水型企业;持续开展自备井专项整治和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城镇居民用水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加强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投用科技城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金川南区工业污水处理厂,打造“H+回”型再生水管网体系,再生水利用比例提高到45%。

  全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建成投用5个区县级建筑垃圾消纳场。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553公顷,启动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出台《粉煤灰回填侵蚀沟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推进煤基固废协同生态环境修复试点,完成修复项目10个。

  (六)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围绕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全力推动改革事项落地。紧盯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推动工业领域园区融合、招商方式、降低工业用地成本等改革;推动服务业领域物流降本增效、统计核算等改革;推动农业领域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牧场抵御市场风险等改革。紧盯发展活力不足的问题,推动财税领域零基预算、分税制、划分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金融考核等改革;推动科技创新领域“研究院+公司+基金”运行模式、平台成果转化机制等改革;推动国资国企领域考核制度、监管体制、市场竞争等改革。紧盯市场环境不优的问题,推动营商环境领域精简政务服务事项、整合证照许可等改革;推动市场监管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标准化、预付式消费监管等改革。紧盯城市建设管理不精细的问题,推动城市大巡查、公园绿地管理权限、城市精细化管理机制等改革。紧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推动教育领域教研制度、队伍建设、教师待遇、随迁子女入学制度等改革;推动卫生健康领域医保打包付费、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等改革;推动社会保障领域养老基金统筹、就业服务体系等改革。紧盯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短板,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集体林权制度、自然保护地管护体系等改革。通过改革攻坚,攻克一批发展难题、打通一批政策堵点、消除一批转型痛点,不断激发首府高质量发展动能和潜力。

  (七)有效增强科技创新活力

  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科技研发投入增长激励机制,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加强平台建设。创建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二期,获批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城创建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驻呼高校开展全方位合作,优化提升国家大学科技园。用好平台聚人、企业留人、高校育人等机制,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100名以上,国家科技型企业突破15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强化“突围”攻关。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合成生物、工业芯片等开展科技攻关10项以上。深化与海淀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西安交大、西北工大、山东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合作,重点推动高端科研仪器、生物炼制、飞轮储能、声纹检测、智能传感器等前沿和颠覆性成果应用转化。

  (八)织密扎牢民生事业保障网

  全力保障充分就业。深入推进“就业促进行动”,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实施“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青年社区”一期年内配售配租、二期开工建设,让更多年轻人来到首府、留在首府、建设首府。探索完善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一园三区”市场化运行机制。推动组建企业用工联合体。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33万人以上。

  全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续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28个、投用17个,新增学位1.2万个。呼和浩特职业技术大学通过教育部评议,筹设呼和浩特现代服务职业学院,中职园区建成使用。依托科大讯飞等智慧教育平台,推广互动智慧课堂、AI听说课堂、智能批阅等应用场景。实施教研“揭榜挂帅”,提升基础教研质量。推动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创建儿童友好城市,鼓励中小学落实课间15分钟,让孩子们全面健康成长。

  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圆满完成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任务。开展“强基”行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开工建设北京友谊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敕勒川医院、市第一医院云谷院区,加快建设北大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二期。公共卫生服务园区开诊运营。推动市四区医院打造优质专科医院。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因需布局助老餐厅,探索“老幼共托”模式。推进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服务中心、泰康之家等项目建设。全市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提升至80%以上,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稳定在100%。

  全面守护首府平安。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公共安全源头治理,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推行信访代办制。推行商品房现房销售试点,持续攻坚房地产遗留问题。用好用足中央、自治区一揽子化债政策,稳妥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全部摘帽。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依法严厉打击电信诈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退役军人工作。

  (九)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首府实践,竭尽全力抓执行、抓落实,让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以及市委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是以法治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树牢法治理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扎实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持续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力推动“诚信呼和浩特”建设。三是以责任担当为导向,坚持“新官要理旧账”“现官不欠新账”,“干”字当头、“快”字为要,该承担的责任绝不回避,该推动的工作绝不落后,以实际行动诠释实干本色。四是以为民服务为核心,努力把市民群众“关注点”作为优化服务“突破点”,把代表委员“聚焦点”作为改进工作“发力点”,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五是以清正廉洁为底线,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严防利用权力“搞寻租”、插手工程“捞油水”、重大决策“钻空子”,让我们作出的每一次决策、推动的每一项工作,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

  各位代表,向前,必有更美风景;奋斗,才能不负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市委的决策部署,锚定目标抓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首府新篇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1176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