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21日)

  2024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对标对表一流城区,着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聚焦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共同缔造理念,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以赴推动大学之城建设再上新台阶。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产业项目到位资金21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全市下达的节能降耗、碳减排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等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实体、抢赛道,推动产业转型提升。聚焦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主导产业,找准细分赛道,全力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多维赋能新型工业化。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聚焦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深化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完成3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5个标识典型应用场景,建设2家省级5G全连接工厂。进一步优化青菱生态科技新城项目入园流程,开工建设中电建装备产业基地,实现马应龙大健康、泓强医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早开工、早达产。全面推动省级经济开发区扩区工作,将武钢云谷·606产业园纳入洪山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管理体系,形成各类园区竞相发展的新格局。积极推广“工业上楼”模式,加快北港工业园二次改造升级,实现三峡科创园(洪山)一期等3个项目主体结构封顶,新增工业楼宇5万方。

  壮大特色服务业能级。完善行业包保机制,推动互联网软件信息、文化出版传媒、人力资源、工程技术、计量检测等细分行业发展壮大。围绕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绿色低碳等领域,畅通金融机构和重大项目、中小微企业的联系,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8%以上。依托武钢云谷·606产业园,打造新科技、新文化及新零售示范标杆。着力提升楼宇功能品质和服务质量,支持岳家嘴、街道口等片区打造特色楼宇、发展总部经济、培育流量经济。持续优化融创智谷等园区综合服务功能,融合发展直播、人工智能、数字娱乐等新业态,确保产值、税收、就业等指标持续增长。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拓展提升“一域通办”“一圈通办”能力,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闭环式问题处理机制、实时性投诉响应平台,深入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全力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鼓励中小微企业抱团发展,全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让市场主体“铺天盖地”生长。完善“小进规”“小进限”政策措施,稳步做好“四上”企业摸排入库。扎实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二)扬优势、增活力,推动创新发展提速。围绕环大学创新经济带,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域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做强做优创新载体。加快洪山实验室项目建设,促进洪山实验室实体化运行,聚力攻克一批生物育种领域“卡脖子”技术,加速推动农业科技产业集聚。支持华中科技大学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着力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支持体系,鼓励辖区高校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热情。推动产学研精准对接,力促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提速企业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新建企业科创平台10个,新增中试平台市级备案10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100个、技术合同成交额110亿元。强化众创孵化体系建设,出台环大学创新经济带产业支持政策,高标准规划建设环理工大创新街区,优化孵化空间1.7万方,新增创新园区街区(园区、楼宇)面积8万方。

  有效激发创新活力。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加快打造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科技领军企业为标杆的创新梯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力争突破1500家。推动“金种子”“银种子”上市后备企业发展,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家、报辅企业2家。充分发挥区级产业引导基金和“洪山母基金”双翼驱动和放大作用,带动各类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用足“创投双十条”政策,促进空间、政策、资本、信息、人才等要素深度融合,加速打造创投风投产业高地。

  厚植人才创业沃土。深入实施“洪山英才”计划、大学生创业“育苗”行动,办好“人才政策宣讲会”“人才政策大讲堂”“人才服务月”等系列活动,构建人才安居综合保障体系,推行“一站式”人才服务模式,加大产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培育支持力度,招引高层次人才100人,新增留汉大学生2.5万人。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探索推广“行政+司法”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

  (三)扩需求、优保障,推动市场信心提振。坚定不移抓项目、促消费、增后劲,着力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不断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狠抓项目储备建设。聚焦新兴产业、城市更新、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强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深挖储备地、村集体产业用地等潜力,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亿元以上项目60个,招商引资签约总额1000亿元以上。聚力打通堵点难点,通过联席会商、现场督办等形式,推动安徽电气、北洋桥产业用地等策划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紧盯20宗、1355亩已供地项目,加快项目手续办理,推动项目提速,全年开工新新传媒、中建商砼总部、建群智造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30个。建立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制定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清单,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健全区校项目建设协调机制,为高校项目提供优质服务。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开发性资金支持,压茬推进专项债项目谋划和省、市重点项目申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962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