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31日)

  名词解释

  1.南阳高效生态经济先行区(第2页)

  2022年6月30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南阳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引领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三区一中心一高地”战略定位(三区,即高效生态经济引领区、全国枢纽经济先行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一中心,即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一高地,即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地)为南阳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指明了努力方向。

  2022年12月28日,市委主要领导在《改革参阅》第73期《关于建设南阳高效生态经济先行区》上作出批示:“建议很好。市发改委、自规局指导卧龙区为主体,加快推进落实。”

  2.南阳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片区承载地(第2页)

  201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在127个城市布局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2019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牵头发布四批年度建设名单,共包括95个国家物流枢纽,覆盖30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022年1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2022〕1745号),将南阳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等25个物流枢纽纳入2022年度建设名单。截至目前,全省有6个市获批,其中商贸服务型2个,分别是南阳市和商丘市。

  2022年12月27日,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精神,市发改委下发文件,明确卧龙区作为枢纽片区承载地,加强对枢纽建设运营的组织领导,牵头组建枢纽运营主体,定期向国家、省报送相关数据。

  3.省“982”补短板项目(第3页)

  2022年2月12日,省发改委出台的《河南省2022年补短板“982”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综合交通、绿色低碳高效能源、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新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9大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推进8000个左右重大项目实施,力争全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以上,为实现年度投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4.“专精特新”企业(第3页)

  《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认定条件为在省内工商注册登记存续三年以上;近两年营业收入均不少于1000万元;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不低于10%;近两年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平均比重不低于3%等。

  5.“三区三线”(第4页)

  “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2022年4月29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在全国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的函》(自然资函〔2022〕47号)。

  6.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第7页)

  2021年9月7日,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两大确保”和“十大战略”。“两个确保”: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十大战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优势再造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换道领跑战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制度型开放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7.“一二三六十”工作布局(第7页)

  “一”,即坚持绿色崛起、美丽富民这条主线;“二”,即加快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加快高水平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和河南省副中心城市“两个加快”;“三”,即强化创新驱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三大支撑”;“六”,即建设富强活力、法治诚信、低成本创业、幸福美丽、高效清正、平安文明“六个南阳”;“十”,即实施观念能力作风大提升、产业强市、创新创业、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双高”、乡村振兴、基础能力提升、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文旅康养融合发展、高品质生活创造等“十大行动”。

  8.“一二三四六”工作布局(第7页)

  2022年8月13日,卧龙区委第七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暨区委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一二三四六”工作布局。“一”即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二”即实施“产业强区、城市更新提质”两大行动;“三”“四”即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区、现代商贸物流核心区、优势特色农业示范区”“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高地、农牧智能装备产业高地、月季艾草产业高地、文化旅游产业高地”三区四高地;“六”即建设富强活力卧龙、法治诚信卧龙、低成本创业卧龙、幸福美丽卧龙、高效清正卧龙、平安文明卧龙。

  9.“七大工程”(第7页)

  2023年1月11日,区委七届四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实施“七大工程”,即优化环境“春雨工程”、工业经济“壮骨工程”、招商引资“栽树工程”、城市更新“换颜工程”、商贸文旅“引流工程”、枢纽经济“聚流工程”、民生保障“强基工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742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