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着力抓改革、重创新,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新活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增活力、用服务聚合力,营造优质高效公平社会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重大要求,全面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企业家培训,引导民营企业抢抓机遇、扩大优势、转型发展。保障万人助万企精准高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克服“把关”思维,当好“金牌服务员”和“贴心店小二”,紧盯企业诉求,及时破解难题,推动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建立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深化政银企合作,全年组织银企对接活动14场以上,新增贷款23亿元以上。实现企业“五转”提质增量。坚持优化存量、做多增量、壮大体量、提升质量,健全培育后备名单,优化激励政策,年度实现“个转企”90家、“小升规”45家,新增市场主体9400家,努力让专精特新企业迅速崛起、头部领军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推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以“营商环境创优年”活动为抓手,围绕群众办事便利度、企业满意度、社会环境宽松度,聚焦“五件事、六项工作”,推进审批事项“免证可办”,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外无审批、平台之外无审批”;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覆盖,所有新建预售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有诉即办”问题处理满意率保持100%,真正实现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投资前后一个样,力争年度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前50名。
(四)聚力强基础、兴产业,精心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51”工作部署和县委“5311”思路举措,坚持以富民为导向,以产业为根本,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守牢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持常态化监测,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动态清零。统筹整合资金2.7亿元,实施项目210个,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聚焦乡村旅游业、特色种养业两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栾川印象”田园综合示范区、蕙兰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中药材产业园建设,不断推动现代农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田园综合体,年底实现农业综合产值23亿元。精准对接乡贤返乡创业,全年新增返乡创业乡贤1500人,领办各类实体1200个。充分发挥“三变”改革关键作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80%以上,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交易额突破7000万元。年底前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8家,“三品一标”达到24个,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以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为引领,开展乡村运营增效专项行动,年度创建达标村85个、示范村39个、精品村15个。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积极开展“一宅变四园”,推动村容村貌由净起来向绿起来、美起来、靓起来转变。继续实施“三改一清”,全面推广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加快推进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继续实施农村供排水一体化工程,加快5座新建水库进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67.5%,逐步实现建管机制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常态长效推进“三清两建”,建立重点工程护航机制,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高质量运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充分发挥。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以公共服务进社区(村)为抓手,不断拓展提升党群服务中心“7+N”服务功能,6月底前打造示范点30个,年底前创建“三星级”以上党支部110个。以创建全国数字乡村示范县为抓手,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便民服务网络,实现全县“数字乡村一张网、管理服务一朵云”。
(五)强力拓空间、精提升,突出展现城市形象新气质。大力推进市委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以“两建设、三改造”为重点,统筹推进城市提质和文明创建,打造高品质幸福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片区规划、镇村规划,尽快形成“一张图”成果。健全“大联动、大协同”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七里坪片区、养子口片区、鸡冠洞片区征迁改造,在城东片区打造老君山城乡一体化特色旅游示范区和青年双创园区,在城西片区打造伏牛山医养康养示范区,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新建画眉山路南延等道路,分阶段实施君山路、幸福路、钼都路等道路综合提升改造,同步推进中心城区雨污分流、三线入地,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实施伊河上游(西河桥至石庙)综合开发项目,高标准谋划实施城市家具、城市阳台、城市会客厅,打造显山露水、错落有致、疏密有度、城景相融的城市风貌,让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记忆。保障群众安居乐业。谋划长春南路山体公园、龙泉山公园提标改造项目;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7个、口袋公园11个,改造邻里中心、养老中心13个;新建改建公厕12座;建设伏牛南路立体停车场,新规划停车位1800个、充电桩150个;实施汽车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家具建材市场整合外迁;加快伊水路一街三巷特色街区建设,优化城市业态布局;建设安置房900套、保障性住房600套、公租房180套;新增集中供暖面积10万平方米、分布式供暖10万平方米,让城市有温度、生活有温情、市民更温暖。加快畅通交通枢纽。加快栾卢高速进度,确保今年底建成通车,同步完成竹园至县城段等三条高速引线工程;G344东灵线秋扒至三川皮皮岭段全线开工,年度完成工程量的50%,G311鸡冠洞至石庙段道路扩宽10月底完工。盘龙湖环湖公路、湾滩至北凹至英雄段道路、石张线分别于4月底、5月底、6月底建成通车。以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抓手,加快中国伏牛1号生态旅游公路建设,提升县乡村道路164.2公里,打造示范精品路段,促进交旅融合。共建共享文明成果。常态化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用好文明志愿服务载体,持续扮靓城市“高颜值”,传递文明“真善美”,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坚持“一镇一品”,差异化实施房屋外立面、店招改造,实现镇域风貌各具特色,加快推进乡镇镇区三线入地、道路提升、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养老院、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丰富集镇功能,优化产业布局,提升集镇承载能力,全力推进164个建设项目,打造精品集镇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