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守实体战略,在重点产业培育上实现突破。完善“11+5”现代产业体系,以实施创新驱动、强基提链、数字赋能等“八大行动”为重点,打造郑州市“新制造”高地。
一是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围绕新型耐材、装备制造、服装家居、绿色造纸等4个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实施技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项目50个,打造1条现代化产业链。新型耐材产业要聚焦关键技术,构建覆盖材料制品、生产设备、终端制品、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产品体系,力促总投资36.9亿元的77个耐材技改项目尽快开工,力争2022年已立项的项目全部竣工达产,产值突破400亿元。建成中国耐材博物馆,创成“中国耐材之都”。抓好年投资12亿元的河南交广年产120万立方装配式构件、年投资10亿元的沃众原创女装工业园和年投资3.7亿元的枫华环保年产50万吨包装用纸等项目。2023年工业投资增速达到12%,技改投资增速达到30%以上,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2个,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个,签约额达到110亿元。开展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实施头雁企业培育计划,支持龙头企业特别是终端产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发展壮大,新增十亿级企业1—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家。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型卫材、现代物流等5大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前沿技术研发推广,支持“专精特新”梯次发展,开辟未来新赛道。推进中南·高科环保智造基地、创维无线电子信息产业园、越达4.0工业机器人、美宜佳河南产业园等总投资140亿元的1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推动康宁特二期规划建设。聚力总投资5.5亿元的河南逸祥科技卫生材料扩建项目,实施专班化运作、全周期服务,力争2023年产值突破20亿元,4年内成为全市首家“独角兽”企业,形成新型卫材产业集群。全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新增规上企业30家。前瞻布局氢能与储能、人工智能等2个前沿技术和产业,重点抓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新能源项目推进,形成一批标志性企业和平台。
三是持续振兴文旅产业。深刻把握“古城、山城、旅游城”特点,厚积薄发“六美”优势,深度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全力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力争“十一”前完成核心区东街百肆集等7个街坊建设,推进核心景区基础设施等5个项目实施,打造全省文旅文创融合标杆。以建设伏羲山休闲山水游目的地为契机,整合4A级景区,创建伏羲山5A级景区,优化夜游伏羲山、小马高原、星光露营等特色项目,形成“有惊喜、可触及、能留下”的伏羲山文旅IP。完善景区周边配套设施,支持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速银基文旅主板上市步伐。加快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岐黄文化研究成果转化,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1—2家、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2—3个,打造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旅游线路5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5条。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42亿元,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促进城乡融合,在现代化县级城市上实现突破。提速提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方向,打造宜居、韧性、智能的现代化全国一流城市。
一是构建城镇空间新体系。完善提升“1+3+3”城镇规划体系,形成城乡一体组团式发展新格局,城镇化率提高到67.5%左右。推进郑州市轨道交通体系延伸覆盖,推动总投资133.4亿元的焦平高速新密段、S317线、G310线、G234线、S541线及新密市城乡交通一体化等10个项目建设。谋划新密城区到郑州市区新通道,积极推进S232线郑少高速至陇海西路段(密州大道北延)项目。推动环嵩山文化带新密境旅游公路示范工程建设,深度整合环嵩山、伏羲山旅游资源,加快构建郑州都市圈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节点。推进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1.5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抓好总投资30.3亿元的古城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城区综合管廊等5个项目建设。以古城核心区引领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面铺开农业路南延、政通路南延、龙潭路东西延、洧水路改线及升级改造修建等相关路网建设,实施开阳路“景观大道”升级改造工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大脑”二期项目进展。完成袁庄乡撤乡设镇。提升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智造产业园、小微企业园等城市布局,新建道路10条。提速产业新城“两轴一廊、三核两心”城市空间建设步伐。
二是打造乡村建设新标杆。落实好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监测帮扶,开展政策优化升级和到户补贴,发展特色产业带贫项目,实施总资金1.7亿元的乡村振兴衔接项目117个。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每个乡镇、街道再培育一批年收入超百万元的强村富村,农民合作社累计达到380个,家庭农场达到35个。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增和美乡村3个。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粮食产量达到20万吨左右,支持刘寨镇等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申报名优特新农产品1—2个、培育休闲农业精品园区1—3个,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5个。强化农村人才支撑,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30人,培训高素质农民500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是扮靓城乡人居新颜值。以夺取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为目标,启动全市范围所有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重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5个6.5万平方米,建设棚改项目8个,加装电梯5部,完成集贸、专业市场提质升级,提高市容市貌秩序管理水平。完善提升全市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35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乡村光荣榜”创建,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全国文明城市。建成安置房项目14个42.4万平方米,回迁群众6271人。实施好矿区集中供热和刘寨镇集中供暖项目。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保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试点,建成一批“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美丽庭院)”。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继续创建国家园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