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湖北省)应城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30日)

  聚焦立项争资。强化政策导向、目标导向、实绩导向,研深学透中省投资性政策,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围绕中省预算内投资政策和投向争取资金。积极申报一批打基础、惠民生、利长远、防风险的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省投资“笼子”。聚焦9大领域和26个重点行业,做好项目前期包装工作,全方位、多领域争取中省竞争性资金16亿元以上。用好国土空间规划成果,不断拓展“一区三园”发展空间,完善园区功能要素,推动园区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聚焦项目建设。以项目集中开工、季度拉练为抓手,推动项目能上必上、能快则快。深化项目推进机制改革,创新“五证同发”,推进招商引资工业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加快宏宜化工、华能新能源等44个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新河湾三期等100个政府性投资项目。用好“五化”管理平台,完善项目建设服务保障机制,高质高效推动项目建设。

  (五)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建好宜居宜业家园

  发力城市更新。深化城市内涵,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突出蒲骚特色,打造一区一品。因地制宜开展市政设施、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推动片区有机更新、整体提升、和美宜住。加快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平稳健康发展。实施城市水系连通、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建设工程,建设一批“生态走廊”“生态示范镇”“生态示范村”,打造灵秀水城和生态绿城。

  创新城市治理。加力推进“五城同创”,力争国家卫生城市“首创必成”、国家园林城市复评达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稳步推进。拓展“智慧城管”功能,推进智慧执法、智慧环卫、智慧园林、智慧市政、智慧停车、智慧水务建设,建强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提升城市服务效能。实施“五小”、“十乱”、空间秩序、大货车进城“四大专项整治”,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建蒲阳大道、粮贸街、东大街等美丽街区。配套完善停车设施,系统推进治堵保畅。完成地下基础设施普查,实施天然气老旧管线改造工程。启动液化气市场改革重组,确保全市液化气市场规范安全运行。让人民群众在应城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加快城乡融合。优化城市空间、用地、产业结构,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加快“两河”流域新城、海绵城市省级试点市建设,启动市委党校、市民之家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产业融合、区域融合、城乡融合。创建一批“三生”融合发展的特色集镇,提升县域发展能级。升级乡镇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推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进驻镇村。支持天鹅、杨岭创建全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镇,着力打造210省道杨河至城区段路长制示范线,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构建“外联内畅、四通八达”的城乡交通路网。

  (六)深化改革攻坚,打造创新驱动高地

  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内引外联、双向开放。推进“一区三园”与省自贸区、综保区、高新区、经开区联动对接,精准招商引资。深化扩权赋能强县及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推动资本向创新链关键环节、产业链核心节点、价值链高端领域集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民营企业增总量、扩规模、提质效。推进“汉孝应一体化”,全方位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做到基础设施同城化对接、产业发展同城化互补、市场要素同城化流动、公共服务同城化融合、生态环境同城化共治。

  强化科技创新。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推进科技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和成果赋权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落实激励保障措施,全方位引进、培育、用好、服务人才,为人才落户、亲属安置、便利生活等提供最好保障。用好武汉高校集聚优势,建好校市校企合作、高企培育认定、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应用链条,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市、湖北首批创新型县市成果,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

  优化营商环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做实“一个窗口”,整治“体外循环”“隐形审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发展和规范市场化、社会化中介服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狠抓政策落实,打通助企惠民、纾困解难等政策落地绿色通道。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加强“评定分离”工作。深化证照分离、一业一证、“一键通”等改革。做好省、孝感挂牌揭榜先行区试点示范工作。深化“最多跑一次”和“一次办好”改革,为群众提供智能精准、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七)细化生态环境保护,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发展绿色经济。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努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把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落实国省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推动消费方式绿色转型,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应城。

  改善环境质量。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扬尘、餐饮油烟、移动源、汽车喷漆、露天焚烧六大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实施短港河、老县河水生态修复工程,强化东西汊湖、龙赛湖、花家大堰、大富水等流域综合治理。加大公园湖、杨家台湖、护城河、短港河、老府河等重点河湖生态补水力度。完成北十港治理任务。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快四龙河、短港河、石桥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47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