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河南省)林州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迸发新活力。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完成党政机构、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稳妥推进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扎实推进“放管服效”改革,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重点事项办理时限大幅压减。新增市场主体2.62万户。在全省首次县域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9位,企业满意度排名第6位。入选全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金融保障更加有力。完成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制定实施金融规划“166”目标,全市存款余额729.28亿元,贷款余额368.43亿元,分别位居全省第2位、第7位;余额存贷比50.52%,较2016年增长10个百分点。累计实现直接融资157.93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编制完成招商图谱,聚焦主导产业、重点区域开展精准化招商,引进华信集团医教园区、浙江保康铝轮毂等招商项目200余个;全面启用现代服务业大厦,引进现代服务业企业1300余家。累计引进省外资金577.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4.04亿元。科技实力持续提升。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各级各类创新平台41家。振晨重工等46家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动态项目库。组织实施省、安阳市级科技项目20项,申请专利1979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863科技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我市获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市。

  ——五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重,群众福祉实现新提升。疫情防控扎实有力。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制定“闭环管理”指令集,快速反应、精准防控,有效应对多轮疫情挑战。建成人民医院、中医院PCR核酸检测实验室,日检测能力达到4万管;储备集中隔离房间4205间,组建流调队伍126支。社会保障持续增强。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3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74亿元。完成返乡农民工创业3.46万人,获评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市)。发放低保金2.44亿元,保障困难群众400余万人次。发放救助款物1.19亿元,受益群众12.6万人次。教育医疗全面提升。我市首家高等院校——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招生。投资3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18所,新增学位10860个。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全面推开,“双减”工作扎实推进。成立人民医院、中医院2家医共体。人民医院、中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肿瘤医院、食管癌医院创成二甲医院。林州第二医院开诊运营。疾控中心综合楼建成投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面对2021年特大暴雨,坚持防汛工作“金标准”,及时转移安置群众1.68万人次,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实现人员零伤亡。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取得显著成效。非法集资案件结案销号10起,兑付7.4亿元。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信访维稳等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入选全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

  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加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集中学习教育,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1595件,满意率99.98%。扎实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和“转作风、提效能”警示教育整顿,工作作风持续转变,行政效能稳步提升。此外,统计、审计、消防、史志、气象、人防、民族宗教、媒体融合发展、退役军人事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五年的成就令人鼓舞。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生动实践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群策群力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林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不协调不适应问题亟待解决。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南北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南部乡镇基础设施整体水平较北部乡镇还有差距。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三大主导产业发展不充分,工业层次偏低、规模不大;建筑业大而不强,缺乏航母级领头企业;旅游业优势发挥不充分,综合带动能力有待提升。不协调,主要表现在协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资源能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治理、发展和安全还有差距,特别是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还不能较好满足群众的新期待。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在群众工作、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等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市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关键五年,我们必须识变、应变、求变,准确把握趋势,发挥迭加优势,打造发展胜势。我们有挑战更有机遇。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迭加,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挑战。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每个地方来讲都是一次机遇性、竞争性、重塑性的变革。省委作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安阳市对照“十大战略”细化出台“百条举措”,这些都为我们争先进位、跨越赶超提供了重要机遇。我们必须躬身入局、抢抓机遇,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我们有压力更有动力。省委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林州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安阳市委要求我们在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中当好“六个排头兵”,这对我们来讲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必须扛牢使命、担当作为,坚持“样样当先进、行行争一流”工作标准,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走在前列。我们有基础更有信心。近年来,我们建设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培育了一批主业突出、成长性好的产业集群,解决了一批困扰群众、制约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全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特别是财政收入连创新高,我们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我们必须坚定信心、砥砺奋进,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奋勇争先的拼劲,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崭新业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11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