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旅消费潜力。加快文旅文创融合,打造“魅力鹰城、近悦远来”文旅品牌。巩固提升景区服务水平,推进市县游客集散中心建设,新建精品民宿75个、省级以上研学基地3个,创建3—5家3A级以上景区。推进文旅资源整合,打造200公里精品旅游公路,推动高速服务区升级为旅游驿站,让沿线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形成南部生态旅游带、北部文化旅游环。围绕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滑雪、四季泡温泉,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服务设施,让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能消费。
(四)强化统筹融合,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强空间管控。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编制城市控规,开展重要区域、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加强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管控,严格落实城市规划和城市风貌管控要求。按照东部产业主导、中部韧性宜居、西部创新引领的发展格局,做大做强主城区。优化市域城镇发展布局,推进“平宝叶鲁郏”一体化发展,提升汝州、舞钢区域支撑能力。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强化中心镇联城带乡功能,建成服务乡村振兴的区域中心。
推进城市生命线建设。实施路网畅通工程,推动平煤大道西延东扩、未来路东延、高新大道北延等主次干道建设,加强南北向支路网建设,缓解交通压力。推动平煤大道、平安大道、姚电大道、长江路雨污管网建设。加快文笔山、磙子营等8个水厂建设,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新增供热能力800万平方米,基本完成老城区供暖汽改水,推动主城区应供尽供,带动提升鲁山、叶县、宝丰等县城供暖工作。加快液化气“瓶改管”工作。加强电网工程建设,提升电力保障能力。
推动城市更新改造。试点推进新华区王庄、卫东区魏寨、湛河区北渡、高新区小营、示范区东洼等片区改造,加快石龙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抓好问题楼盘处置化解、房屋征收安置问题整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老旧小区156个、惠及居民1.7万户。打造湛河南路、胜利街等9条精品街区。建设河滨公园、鹰城广场等平急两用工程。开工祥云河工程,加快十八溪塘综合治理。稳妥做好老街巷、老建筑、老厂区的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
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城乡接合部、“老旧散”小区和学校、医院、商场、交通场站、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抓好临街门头招牌和户外广告规范、飞线整治、公厕增量提质等工作。常态化开展市域环卫保洁,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坚持“一路一景”,强力推进黄河路东段绿化、新华路提标升级、长安大道透绿露水等提升工程。加强机关庭院、单位小区绿化,抓好主要路口绿化和主题游园、小微绿地建设,加快平煤双创公园、梅园公园二期建设和山顶公园提质改造,主城区新增绿地面积60万平方米。开展最美环卫工人、最美工商户等最美系列评选,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提升城乡便民服务水平。优化城乡商业商贸、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加强社区养老、托育、助餐、家政、便民等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新办托育机构30家,新建农村幸福院60个。主城区建设示范性社区老年食堂20个、农贸市场5个、社区便民菜店100个,建强“15分钟便民生活圈”。抓好140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
(五)强化惠农富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守住451万亩耕地和40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60万亩以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新开工33万亩高标准农田。发展麦烟、麦椒套种等复合种植,全面推进粮食烘干能力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做优鹰城韭菜、郏县红牛、舞钢肉鸽等特色种质资源。整合农业农村、供销、农机、粮食等部门资源,布局共建农事服务中心,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新增肉牛2.4万头,新发展酥梨2万亩,烟叶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唱响郏县红牛、宝丰秋月梨、“红香酥”酥梨、“山儿西”烟叶品牌,争创红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0家、绿色有机农产品10个。加快推进果蔬基地老旧棚室改造提升,利用好城郊废弃工矿地、闲置土地,新发展提升现代设施农业1.5万亩。试点推进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等机制,强化适度规模经营。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精准识别、应纳尽纳,加强对老弱病残、因病因灾突发困难户、鳏寡孤独等重点群体的关爱帮扶,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巩固住、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建设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十百千万”和美乡村建设行动,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以示范片区、示范村、示范户创建,带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以上。持续开展幸福河湖创建。加强农村末级灌排体系建设,实现引水入村入田。加强农村污水生态处理,推动乡镇污水处理厂实质性运行。大力开展冬春绿化,营造林14.15万亩。推进移风易俗,塑造文明乡风。
(六)强化改革攻坚,着力提升要素保障水平
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常态化开展融资路演、政银企对接、专项产融对接等活动,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用好尼龙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等信贷投放力度,新增贷款300亿元以上。支持农信社、中原银行、村镇银行改革,降低地方金融机构风险。争取催化科技、真实生物、五星新材、联合盐化等企业上市。开展“两城”和重点产业园区土地区域评估,实施供而未用、低效闲置土地、僵尸企业出清等专项整治,完成6000亩闲置土地处置任务,完成土地收储1.47万亩。加强矿产、风光电、水等资源市级统筹,进一步强化水、电、气等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