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传统产业。做优做全木制品产业。编制木制品产业规划,建好木制品产业园,推进诺尔家具二期、澳赛多家具等项目建设,精准引进木材加工、人造板材、家居新材料等配套企业,打造百亿级木制品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特色种养殖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化种植养殖,推进牧原生猪规模化养殖扩建、肉牛养殖基地、食用菌种植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一批优势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做精做深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小麦、花生、辣椒、菊花、玫瑰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形成品类齐全、竞争力强的农业支柱产业,推动通许由“生产基地”向“加工基地”转变。
发展新兴产业。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孵化器项目建设,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智能工厂(车间)11家,争创省级绿色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培育生物科技产业。依托生物科技产业园,推进中农康达生物制剂、优如益生物二期扩建等项目建设。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研制开发原创新药,实现生物科技行业创新发展。
坚定实施“联尉融港”战略。抢抓郑州都市圈核心区扩大和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开放发展重大机遇,积极探索“联尉融港”。谋深谋细战略举措。坚持规划引领,编制《“联尉融港”战略发展方案》。坚持交通先行,争取“通许—尉氏—航空港”交通项目,融入全省枢纽交通网。先行先试学习先进。学习借鉴贵州雪洞镇、湖南凉伞镇的“五联”治理模式,加强与尉氏县会商交流,推动两县乡镇之间观摩互学、商情互通、结对互访、经济互商、产业互融。突出优势叫响品牌。建设万亩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供应保障郑州、航空港区“菜篮子”。推进酸辣粉、木制品、地热能等主导产业名气入港、产品入港,同时,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吸引投资,实现“联手尉氏、借力港区,融入郑开同城化、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目标。
(二)高效率积蓄发展动能,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创新驱动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民生和社会事业改善五大领域,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63个,计划完成投资373.5亿元。加快推进中鼎鑫农、驾培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未来物流园、妇幼保健院等项目竣工运营。滚动实施“三个一批”。完善县级领导分包项目“四个一”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联审联批制度,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园区平台支撑。着力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新建标准化厂房46.9万平方米,加快中锐环科热源供应站及管网工程项目建设。做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文章,持续推进科技孵化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设。加大“僵尸企业”盘活力度,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严格执行工业项目亩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控制指标,确保工业、仓储物流、科创研发等产业用地占比不低于60%。
全力争取政策资金。用好用活财政政策工具箱,聚焦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小而美”项目,常态化申报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券项目,继续保持申报项目数量和金额全市领先,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能。
(三)高层次深化改革开放,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激发更大发展活力。深化“评定分离”改革,压实“业主负责制”,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招标投标环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持续优化财税收入结构,推动财税收入高质量增长。全面实行零基预算改革,探索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能上能下的预算安排机制。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挂牌成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通许县支局。深化国企改革,成立国投公司,优化组建城投公司,以新的功能定位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0%。深化科技创新“六项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备案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申报省、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家。
凝聚招商引资合力。紧紧围绕产业链条和招商图谱精准招商,积极参加全国糖酒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重要经贸活动,紧盯头部企业,注重招大引强。搭建招商平台,举办清明文化节县情推介会、中国(通许)第三届酸辣粉行业大会、菊花文化节通许分会场等招商活动,全面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引资信息收集渠道,以亲商安商带动以商招商、乡贤招商。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健全绩效考核机制,营造全员招商、时时招商、双招双引的浓厚氛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落实“万人助万企”包联服务机制,推动由纾困帮扶向“三化改造”“六新突破”等专业化服务拓展。完善企业融资服务,实现授信金额突破30亿元。优化政务服务,严格落实“1+1+N”工作举措,着力抓好“五件事”。运用营商环境评价结果,补短板、强弱项,确保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四)高起点谋划“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优质小麦品种选育推广,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2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确保畜禽存栏量达到450万头(只)。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积极申报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强镇,新增绿色食品认证企业5家、食品10个。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创成市级玫瑰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县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3—5个。开展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认定,新增示范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家以上。
促进农村宜居宜业。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深化“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加强乡村建设力度,争创省级乡村建设示范乡镇、示范村。扎实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申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开展“通许好人”“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面建设和美乡村。